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下一篇

炎炎夏日,注意防暑降温

——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李战炜和大家分享防暑攻略

工作中的李战炜(医院供图)

□本报记者 贺瑛 张武杰

入伏以来,高温天气持续,让人们倍感煎熬,其间如果不注意防暑降温,很容易引发中暑。虽说中暑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疾病,轻度中暑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是情况严重的话一样可以危及生命。炎炎夏日,人们该如何防暑降温呢?7月26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李战炜,请他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知识。

“中医称中暑为暑厥或中暍。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中医认为,中暑是热邪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和所致。”李战炜表示,暑为夏日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为阳邪,暑邪伤人,多会出现一系列热性的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口渴、舌红、脉象洪大等。

“中暑高发于三类人群,一是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等;二是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患者;三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封闭车厢的儿童等。”李战炜表示,中暑的主要症状为突发晕厥。如果患者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大汗或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增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发现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重度中暑时,患者可表现为痛性肌肉痉挛、多汗或无汗、高热、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体温常在40℃以上。

那我们该如何预防中暑呢?李战炜表示,人们平时应注意“三多”和“三少”,即多喝水、多休息、多降温;少喝高糖冰冻饮料、少在高温时段外出、少在高温环境逗留,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中暑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中暑患者,首先应将患者搬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使用冷毛巾擦浴患者全身,利用电扇或扇子吹风,加速体表散热。患者尚有意识时,可让其少量多次喝水,以补充水分。患者情况严重时,须及时拨打120,将其就近送医就诊。

“夏季如果人们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话,暑热之邪会乘机侵入导致中暑。治疗中暑除了物理降温法和药物疗法外,中医特色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李战炜表示,针灸治疗轻度中暑可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取穴大椎、内关、曲池、委中。重症可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取穴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此外,对于轻度中暑患者,也可以采取刮痧疗法进行干预。

“日常生活中,可利用身边常见的食材进行食疗,防治中暑,许多瓜果蔬菜皆可入药,如金银花、白菊花、绿茶叶、荷叶、薄荷、西瓜皮、苦瓜、冬瓜皮、绿豆、白扁豆等。此外,还可将白芷、菖蒲、薄荷、冰片、藿香、香薷等中药研磨成粉,制成香囊随身佩戴或挂于家中通风处。”李战炜说。

酷暑天气,游泳能够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然而,当人们享受游泳带来的清凉的同时,还应时刻绷紧安全弦。李战炜提醒大家,游泳消暑应当选择安全的环境,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谨防溺水的发生。一旦发生溺水的情况,要及时抓住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进行救援。急救时首先要清理气道,让水从溺水者体内排出去。如果溺水者身子不暖,出现了假死的情况,可以将溺水者的脚扛在肩上,背对背扛着走,以施救者的体温暖溺水者的背,同时将肚子、气管里的水颠出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针刺溺水者的会阴穴,使其产生强烈的胸腹肌肉痉挛,起到类似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作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