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沛丽
内黄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控告申诉办案团队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首访案件领导包案机制,高质效办理信访案件,2023年以来,解决了60余起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及时化解了23起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办好“三类案件”
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
“我们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机制,坚持检察长件件有批示,件件听汇报,件件跟进度,件件要结果。我们规范办理‘三类案件’,对接收的每封群众来信,进行逐一甄别,经过筛选后全部由检察官阅信审核。”3月1日,该团队负责人第五检察部主任、一级检察官段广川向记者介绍,该团队多措并举,确保“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落到实处,把好信访案件质量关,最大限度避免案件上行和回流情形发生。
该院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要求,确立“小信件大民生”的工作理念,检察长高度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把群众的诉求落到实处。注重办案实效,努力做到案结事了。2023年以来,该院(含上级院转办)共办理“三类案件”7件,均做到群众来信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结果性答复,领导包案率达100%。目前无刑事申诉上行案件和回流案件。
专项化解信访积案
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专项工作以来,控告申诉团队把积案清理化解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杨某某信访案是一起长达近30年的信访案件,化解难度大,该团队召开会议对该信访案件进行研判,成立稳控专班,制定专项稳控措施,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常态化沟通,一周一联系,一月一碰头。截至目前,未发现杨某某有信访上行苗头。
2023年7月,该团队与省、市两级检察院联合办理了付某某信访案。该团队携带慰问品上门看望付某某一家,向董某和付某某夫妻二人传递检察机关依法公正办案的信息,主动到其家中参加听证会,对原案案件进行深入浅出地释法说理,夫妻二人最终接受了检察机关的意见。由于董某与付某某两人均系残疾人,无劳动能力,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该团队及时启动救助程序对其进行多方位救助,并协调当地政府给予贫困类级别等级升级评定。
同时,该团队协调内黄县退伍军人事务局将董某纳入困难退伍军人,每年给予3000元的补助。夫妻二人深切感受到了检察机关的公正与温暖,签订了息诉罢访协议书。该案的经验、做法由省人民检察院段文龙检察长作出批示并被《检察日报》刊登,12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作为典型案例采纳,由《关于印发重复信访积案实质性化解第三批典型案例的通知》文件发表。
充分利用公开听证机制
解决重大涉法涉诉问题
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实现控申工作公开听证全覆盖。2023年以来,该团队共对13件案件进行了公开听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办理李某某立案监督案时,承办检察官多次与公安机关承办人进行沟通并调阅卷宗,发现李某某的立案请求没有证据支持,但李某某情绪激动,内黄县人民检察院及时召开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听证员,听证员在经过闭门评议后,与承办检察官一起对李某某进行了近1个小时的释法说理,李某某表示接受检察机关审查意见,最终该案成功化解,当事人表示不再上访。
定期召开检律联席会议,邀请律师参加听证会并独立发表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能保证律师依法行使执业权利问题,做好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
依托司法救助职能
彰显检察为民情怀
该团队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特色和优势,依托司法救助职能,切实加大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因案增贫等贫困当事人的救助力度。2023年,共办理救助案件41件。
该团队与妇联、共青团、民政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站,每月召开一次联合会议,形成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困难妇女儿童救助线索并排查出矛盾隐患,助推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办案一体化的优势,面对矛盾不推诿,市、县两级检察院通力协作,共同化解社会矛盾。
在化解许某某信访积案时,该团队实地走访了解信访症结,发现信访人许某某系退伍军人,主动联合民政、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采取“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慈善救助+身心救助”的方式,对其抚养的3名困难女童进行救助,帮她们走出生活困境,重新回到学校;借助“红妈妈”爱心岗,利用“短信提醒”监控救助金,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对许某某进行帮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关怀,增强了退伍军人的社会荣誉感、归属感。2023年7月,该案经验做法《一封特殊的来信》由《人民日报》刊发,被最高检以简报形式转发。
控申工作是了解群众诉求的第一线,是老百姓的一盏心灯,是正义的守候。该团队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诉求为中心,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切实困难为着力点,继续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防控和化解社会风险,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