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健康大讲堂》主持人:朱亚芳
很多女性被经期肚子痛所困扰,有的是经前下腹坠胀,有的是经期腹痛,有的需要吃止痛药来缓解,严重者甚至伴随恶心、呕吐,痛到晕倒。学习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知识,了解经期腹痛的原因,有助于广大女性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吴翠杰
子宫内膜异位症,医学上定义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盆腔疼痛、不孕和盆腔结节及包块,且其有着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内异症的临床表现因人和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多种多样,症状特征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有25%患者无任何症状。对于有症状、深受其害的人而言,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不孕、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等症状。
如果女性从初潮起就开始痛经,这属于原发性痛经,它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若以往不痛经,不知何时开始经行腹痛的症状叫继发性痛经,可能由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仅会引起下腹疼痛,因为盆腔外任何地方都可以被子宫内膜所种植,种植后也会在局部随着月经周期变化发生周期性疼痛、出血等。如肠道内异症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或周期性少量便血;膀胱内异症可出现尿痛、尿血及尿频症状;异位病灶侵犯输尿管时可能引起输尿管狭窄阻塞及腰痛等现象。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超声检查是初选方法,血清CA125水平也可能会升高,但其诊断内异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不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腹腔镜是目前公认的内异症诊断的最佳方法,除了阴道或其他部位可直视的病变外,腹腔镜检查是确诊盆腔内异症的标准方法,也是手术的方法之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不死的癌症”之称,因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和方法可以完全消除子宫内膜异位症,且该病容易复发、侵袭及转移。所以,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需进行药物长期管理、综合治疗、预防复发。对于该病的治疗,根本目的是缩减和祛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
对于内异症的治疗,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所引起的相关疼痛症状。口服避孕药和孕激素联合治疗通常是子宫内膜相关疼痛的一线治疗方法,二线治疗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拮抗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的慢性激素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来平衡临床疗效(控制疼痛症状和预防复发)和可接受的安全性。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是基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和偏好、生殖计划、疼痛强度、疾病的严重程度等,因此针对不同途径的多种药物治疗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精准医疗(个体化药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病因进行预防是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键。平时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使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正常。月经期间,禁止一切剧烈体育运动及重体力劳动,杜绝性生活。尽量少做人工流产和刮宫,做好计划生育。女性月经期饮食上可以多食用补虚益气的食品,可以助气行血,能有效缓解疼痛。肥厚油腻,易于滞瘀食物少食为好,清淡疏利之品较为适宜。
(作者系安阳市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