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改清
柔和的阳光轻轻挥洒出淡淡的暮霭,像一层轻纱罩在那挺拔伟岸的马鞍山上。鸟儿欢快地在山壁间盘旋着,不时发出鸣叫声,是呼朋?是引伴?山上的野菊花盛开,黄灿灿的花瓣引来了一只只蝴蝶忽上忽下地翻飞着,是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吗?
沿着山道拾级而上,浓郁的青草味伴着花香,让人心神一振。抬头望,昂首握卷的老子像赫然出现在眼前,睿智的眼眸望着北方的山峦。我向他深深一揖,表达自己的敬意。再往上走是娲皇宫,那充满沧桑的门和台阶向人们述说着它的久远。女娲娘娘慈眉善目地俯瞰着众生,让我们顿感亲近。
再向上行时,路越发陡峭,走了一段后又变得平缓。看着那新挖的泥土和发黄的藤蔓,我们好奇山民在这里挖到什么宝了,问了导游徐老师才知道那是野生的山药。我们一行人一下子好奇起来,试着用手去拉扯藤蔓,希望看见山药的根部,看它和家里的山药有什么不一样。可是,我们失望了,细细长长的藤蔓竟向半山腰而去,心里想着那山药莫非成了精,专找人上不去的地方去?一扭头,我们又看见了那红艳艳的小果,也不知叫啥名,早有文友摘下来大快朵颐,不时发出赞叹声:“不错,不错,真甜。”看着文友满足的样子,我开心地笑了。
这时,眼前出现了一个石头垒的大坑,大家的好奇心又上来了,说这垃圾坑垒得也太大了点儿。同行的武总笑着说:“这可不是垃圾坑,这是原先专家来探矿的坑。因为怕出事故,出于安全考虑才垒起来的。”一旁的徐老师说:“马鞍山原先的居民一直靠山生活,那时候比较穷,一些人拨拉些石头,筛筛就去卖钱了。”我们不由瞪大了眼睛,这也行?那马鞍山岂不到处都是钱?武总接着说:“马鞍山的矿产十分丰富,而且纯度高,有些炼矿厂买了别家的矿石再掺上马鞍山的矿石来提高产品质量。”再往前走不多远,便来到了小西天。这是一个天然洞穴,深不知几许,估计年代太久远了,佛像的颜色都褪了,但是那线条勾勒得优美,把佛祖悲悯众生的神态刻画得极其传神。
行进间,我们来到了八仙洞,洞不深,八仙悠居其间。武总说他小时候跟着大人来这里捉过獾,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不知道那獾是不是一样狡猾,毛色是不是一样光滑。
再向上就到了碧霞祠,庙宇宏伟,看得出已经几经修缮,保护得很好,透着一股朴素自然的气息。沿着碎石小路走,植被明显茂盛起来。偶尔站立,抬手便能触到植物,荆条、小叶鼠李、黄楝树、刺柏……叫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真让人眼花缭乱。
一行人欣赏着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观景台。极目远眺,只见山川连绵不断,一座连着一座,绿意盎然间夹杂着一树又一树的黄或红,让人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画中。几只蝴蝶追逐着我们,我觉得自己也成了这山中的一个精灵!这时,“啾啾”的鸣叫声将我呼唤回来,我屏气凝神想看清它的样子,却被浓密的叶子挡住,想来它也是一只害羞的小家伙吧!
山顶是有名的古戏楼遗址,那坚实的地基已被密密匝匝的灌木盖住了。听武总说,明代时曾有4万多人来此山中避难,并在此安居乐业。想起这一路走来并未见水,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徐老师说,在碧霞祠的旁边有一眼泉,从未干涸过,泉眼不大,却容纳万千,十人吃水,它就够十人的量,一千人吃水,它就够一千人的量。天哪,我们竟然错过了这么神奇的泉!
马鞍山真是一座神奇的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