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丁建华发扬“三牛”精神,带领村民发展肉牛养殖业,苦干实干、创新发展,将贫穷的搬迁移民村建设成为产业稳定发展和谐的先进村,群众亲切地叫他“牛书记”。
2013年,为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华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工作,担任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为给村民蹚出一条增收路子,他带头养鸡、养羊、养牛,最终找到肉牛养殖这个符合旱天岭村实际的脱贫产业。丁建华探索出“帮扶单位+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建档立卡户”模式,采取“集体管理、分户饲养、统一出售”的经营方式。为鼓励村民养牛,他用自家财产作抵押帮大家贷款,把自建的养殖场免费提供给乡亲们使用,还承担了养殖场的水电费。6年间,他累计为村民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帮贫困户垫付、偿还贷款本息和产业发展资金200余万元。如今,全村肉牛养殖规模从当年的300头发展到3000多头。8年多时间,村民人均收入从2300元增加到8600元。
调整产业结构后,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养牛,爱钻研的丁建华自学兽医技术,成了全村的“牛保姆”,他还把肉牛品种选育、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技术教给村民。只要村民有需求,他随叫随到,每天出了这家牛棚,又钻进那家牛圈。一天凌晨2时,贫困户马玉伏家的母牛难产,如果母牛和小牛都保不住,对马玉伏来说损失就太大了。接到求助电话后,丁建华从被窝里爬起来赶去助产。“兽医都说没办法,丁书记还是不放弃,忙了几个小时,总算把母牛保住了。”马玉伏感激地说。在丁建华眼里,牛不仅是乡亲们脱贫的“家当”,还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根”。
2018年,丁建华脑袋里长了一个良性肿瘤,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手术,他却因没时间而选择了保守治疗。即便是在医院输液,他也不“老实”,时不时在输液过程中拔了针头就走。“村里的急事难事多,我要回去解决,没时间看病。”与村里的事相比,他始终觉得自己治病并非急事。一年时间,丁建华的体重骤降40斤。大家都催他抓紧去治病,他当面答应,却一次次地变成“明日复明日”的空头承诺。丁建华深情地说:“我有一个目标,让旱天岭的村民家家住新房,户户有小车。如果老天暂时不要我的命,我就一定要带领大家实现这个目标。”
2021年,丁建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本报记者 李婧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