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诗尧 通讯员 刘 杨
4月25日,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及部分师生50余人到我市开展研学活动。市第二十中学与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举行了共建友好互访学校签约仪式。市教育局、文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参加本次活动。
签约仪式开始前,市第二十中学学生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了精彩的茶艺表演,博得现场阵阵掌声。市第二十中学特聘国学教师田修涛以互动的方式,讲述文字的形、音、意,揭示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核心逻辑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互动现场气氛活跃,两校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对甲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现场书写甲骨文并互相交换留作纪念。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两校学子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纷纷表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也是红旗渠精神的源头。此行,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限魅力的同时,他们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到林州感悟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此次北京丰台区外国语学校与市第二十中学结为共建友好互访学校,开启了北京学校和安阳学校建立友好学校的序幕,也开启了北京学子到安阳研学的序幕。我们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到安阳进行研学,感受红旗渠精神,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红亮说。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安阳,去年我就和家人一起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学习。这几天,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研学经历让我记忆深刻,特别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一年未见,它的面貌焕然一新,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付家篪说。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安阳,也一定不是最后一次来安阳。安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后,他会带着更多的小伙伴来安阳,一起感受古都安阳的文化魅力。
昨天,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的师生用脚步丈量红旗渠,探寻红旗渠源头。一路走来,他们被林县人民“誓把山河重安排”的精神所震撼。“今天踏访红旗渠,不仅是对体能的锻炼,更是对心灵的洗礼。走在红旗渠畔,我仿佛看见林县人民手持铁锤、钢钎开山劈石、战天斗地的场景。”这是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七年级学生王天一在返回营地途中,写在笔记本上的一段话。据悉,在5天的研学中,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的师生将先后前往羑里城、岳飞庙、红旗渠、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地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