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网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我为家乡拼把力③

提质扩容 公共服务传递城市温度(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

中国文字博物馆内设置的紧急求助点 (本报记者 高 倩 摄)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中,讲解员为游客讲解 (本报记者 高 倩 摄)

汤阴县“就业超市”招聘会活动现场(资料图)

商场开设的女士停车位专区(本报记者 高 咪 摄)

编者按:今年,我市把公共服务扩容列入全力“拼经济”十大攻坚战之中。近年,我市在创业就业、医疗卫生、基层便民服务等多领域推出丰富又多元的公共服务项目,努力让公共服务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

精准智能

群众办事更高效

□本报记者  高 咪

最近,汤阴县白营镇胡营村的几位村民就在家门口的“就业超市”现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薪资待遇都不错,工作地还是县里的知名企业。在汤阴县,每月10日各乡镇同时举办“就业超市”招聘会,把企业招聘要求和岗位薪资待遇、求职者个人简历等信息摆在“货架”上,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的精准匹配。

如此精准的信息对接如何实现?2月20日,汤阴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郭玉军告诉记者,为了获取有效岗位信息,汤阴县人社局与全县40家重点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通过建立企业微信群、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更新企业招聘信息,方便求职者在家看招聘会、线上投简历,足不出户了解岗位招聘需求。同时,该县人社局组建用工服务小分队,100名人社协管员入驻全县298个村庄,走村串户收集村民就业意愿、信息,为村民就业提供精准服务。

精准化就业服务是我市公共服务提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我市在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基层便民服务等多领域推出丰富又多元的公共服务项目,努力让公共服务更高效、更便捷。

提起市民之家,不少市民会竖起大拇指。网友“艳”周末去市民之家办理签证,之后又去公交窗口、银行窗口分别办理了业务。网友“艳”表示:“来了一趟,办了好几件事,尤其是有的窗口投入了自助照相机、自助预受理机等自助设备,让办事效率更高效。”“随着天气转暖,很多服务窗口开通延时服务,方便上班族办理业务,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开办的定制化服务值得推广。”网友“恺恺”认为,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技术等大数据技术的加持,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后,将打破单一化供给,而寻求差异化、个性化甚至定制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使公共服务更具“锚向性”。

除了到现场办理,网上办事渗透到居民生活日常。网友“亮”平时忙于工作,家里的水、电、气等费用都是在线缴纳的,最近他发现越来越多的窗口推出“网上办”“掌上办”“云窗口”“不见面审批”等业务,拓宽窗口单位业务领域、提高了办事效率。网友“丽”所在的小区建立有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涉及居民公共教育、社区就医、职业培训、交通出行、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居民在家就能享受贴心、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采访中,网友们纷纷表示,公共服务更精准化、更智能化是群众的呼声,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政府部门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便民利民

人性化设施暖民心

□本报记者  高 倩

广场公园设置的休息长椅,公交站台改建的无障碍坡道,公共场所增设的第三卫生间,办事大厅配备的放大镜与老花镜……如今,在我们的城市,便民设施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人性化。近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走进永明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厅的墙体上设置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讲故事、伟人风范等不同的宣传版块。活动中心内,一边是乒乓球台等健身区,经常有人约上球友在台前切磋技艺。一边是手工制作、心理咨询、读书阅读及直播录制等活动室,不同的社团组织会来这里开展活动。此外,还有前来看书、会友的群众,附近的居民还会带孩子来这里参加社团组织开展的亲子活动等。博爱社工组织负责人吴老师告诉记者:“实践中心功能很齐全,给周边居民的学习、生活、娱乐、健身提供了好的场地。寒假期间,我们在这里开展了公益冬令营活动,还有不少群众跟着社团在这里练舞蹈、学葫芦丝。”

当然,不仅是社区与街道的活动中心,如今在银行大厅、通信营业厅及政府部门的办事大厅内,便民服务也很贴心。不少办事大厅为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还配备老花镜与放大镜,甚至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协助办理业务。“现在,我们的城市更加人性化,街头可以看到一些劳动者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歇脚、充电的便利;居民区附近会因地制宜建设绿地游园,增加长椅,供老年人活动、休息;有的公交站台还建有坡道,方便老年群众乘车。”提起身边的便民设施与服务,网友“甜甜圈”表示,基层公共服务的品质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越细致、越贴心,群众的幸福度与满意度就越高。

2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光明路的一个商场,看到超市结账处,靠墙的台面上免费提供吸管、勺子等一次性餐具,微波炉可以加热饭菜,旁边设置了长椅,不少市民坐在这里歇脚,还有的市民打开冰柜自取冰块为食品保鲜。一些餐厅和商场还设置了儿童活动区、无障碍卫生间、女性专属停车位等,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网友“切克切克”认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服务与环境的要求更高,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体验,商超与网红打卡地营造好的消费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可以增加人气,促进消费。

网友声音——

用绣花功夫提升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邓 娴

公共服务网上办、下雨到劳动者驿站……这几年,我市在公共服务方面既扩容又提质,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还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完善公共服务,需要在细节上狠下功夫。昨天,记者就如何完善公共服务这一话题进行了相关采访。

网友“阿琛”是一家电力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我们一直都很重视提升服务质量,比如我们营业厅里常年备有雨伞、老花镜、应急药品等,以备办事的群众使用。另外,我们还开辟了一块空间,有座椅、热水,供户外劳动者休息使用。不仅是我们一家有这些服务,很多营业厅都有提供,都是为了方便群众生活,也是彰显城市温度的重要表现。”

其实,不止一些营业厅的服务在提升,城市的其他公共服务也在逐步优化升级。网友“静玲”告诉记者:“从身边的变化就能看出城市公共服务的改善,景区周边的公厕更具特色,菜市场的环境更好了,乘公交出行还能享受冬暖夏凉的服务。类似的改变还有很多,公共服务的改善,提升了城市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在优化公共服务方面,我们还要改善软环境,尤其是营业厅、窗口单位、景区景点等为公众服务的单位,要提升公共服务软实力,从人工服务和技术帮扶上进行提升,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比如,街头志愿者、便民中心的引导员等,他们的服务质量关系着城市的形象。”

城市公共服务传递出城市温度。网友“风清扬”说:“公共服务体现在细节上。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在百姓的生活中,类似修鞋、修车、修衣服、配钥匙的‘小修小补’仍然需要,所以,要补齐便民生活的短板,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正常生活。另外,要根据百姓‘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公共服务内容,比如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服务等,从百姓需求出发,进行提升改造。”

采访中,网友们纷纷表示,城市公共服务在日益优化,城市形象也在逐渐改善。要让公共服务温暖城市的每个角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关部门要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借助科技力量,优化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同时,改善城市发展环境,让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