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内黄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召乡:

步步为营创“五星” 稳扎稳打促振兴

□本报记者 任贵伟 通讯员 张伟民 郭元元

中召乡碾子头村曾经是贫困村。现在,碾子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文明村、法治文明示范村。村民赵国相说:“村里越来越好了,村民挣钱的门路也比以前多,村里还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家庭越来越和谐,生活越来越好。”

村民李献丽说:“我在村里的厂子干活,一天挣100多块钱,一个月下来也能挣3000多块钱,厂子离家近,不误照顾孩子和老人。”

碾子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智伟介绍,该村聚焦5大方面、29项任务,细化工作举措215项,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高质量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先后投入324万元,新建8200立方米冷库,投入70万元建设了600余平方米的产业就业点,投入36万元建成了46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与内黄果蔬城达成绑定合作,带领村里200余户群众就业增收;先后投资1300余万元对村内道路、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对村庄进行了美化、亮化、绿化,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碾子头村是中召乡全力推进“五星”支部创建走实走深的缩影。中召乡将“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定准“争星”目标、细化“评星”标准、注重“创星”过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创建工作落实落细。中召乡根据创建“五星”支部5大方面、29项重点任务,制定了乡级创建工作台账,共制定82项具体标准、97条具体措施、144项实施细则,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周讲评、月通报、季考评机制,奖优罚劣,激发干劲,有力保障了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中召乡积极发挥党员联户机制优势,组织870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全乡9800户群众,开展党员入户大走访3次,打通干群关系“最后一公里”。中召乡开拓创新思路,选准主导产业,规范建设专业经济合作社。目前,全乡共成立28个经济合作社。该乡充分利用当地小杂果产业优势,结合当地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比如,时砦村的温棚杏和冬枣、双村的大枣、徐砦村的苹果、小王固村的大桃等,既发展了产业又持续增加了村民收入。

中召乡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投资1300余万元对双村、王庄村、北大吴村等11个村的下水道、弱电入地、安全饮水、柏油路面等项目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该乡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攻坚月行动和常态化整治“回头看”等活动,共清理私搭乱建176处、残垣断壁152处,打造小游园、小菜园4300平方米等。

中召乡持续开展“三零”平安创建和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等,成立村级义务巡逻队28个共计370人、矛盾调解组28个共计120人。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93起,有效化解矛盾172起。该乡定期开展法律法规、防诈骗宣讲活动,全面排查整治辖区范围内养老诈骗行为,开展普法宣传37次,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各项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该乡集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排查超市、村卫生室、学校、医院、饭店等350余家,解决风险隐患37处,实现辖区安全隐患明显消除、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中召乡建成村史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9个、便民服务中心29个和日间照料中心2个,提升了阵地服务功能。该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宣传栏为载体,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乡村光荣榜评选活动。目前,中召乡共评选表彰“五美庭院”725户、“十星级文明户”290户、共产党员示范户115户。该乡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组建2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中召乡将扎实推动“五星”支部创建与乡村振兴互融共促,打好组合拳,久久为功,推动各“星”齐头并进,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