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凡 通讯员 张百瑞 秦熙峥
12月23日,记者走进韩庄镇部落村,但见道路两旁的房屋排列整齐,墙壁粉刷一新,各种绿植点缀其中,似步入公园之中。尤其是各家门前鲜红的家规家训牌,为这座村庄增添了浓浓的文明气息。“村委会把好家风、好家训挂在了家门口,家家都有各自的特色,孩子们看见都格外自豪。”部落村党员邢宗魁说。
部落村的崭新风貌只是韩庄镇基层治理工作提升的一个窗口。近年,韩庄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以“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全力打造具有韩庄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政治引领筑堡垒
韩庄镇旗帜鲜明地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从政治上谋划、部署,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四抓两整治”为抓手,优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高质量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积极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坚持“一村一策”“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多方位、深层次挖掘各自特色,不断丰富发展思路,多渠道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推动了该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法治保障强合力
该镇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办事,有序推进“一村六员”工作,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托党建网格、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与联户党员做好沟通对接,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和自身业务优势,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形成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社会新风尚。同时,该镇利用农民夜校开设村级法律课堂,提供法律服务,推动依法治村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结合村务公开栏,开展民主与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打造健康有序的法治村庄。
德治教化润民心
该镇以建设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目标,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征集群众“微心愿”,关注群众所需所盼;通过集中评选“岳乡榜样、汤阴模范”“感动韩庄人物”“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在全镇范围内掀起树标兵、学先进活动热潮;通过“立家规、传家训、严家风”系列活动,将家规家训制作成铭牌悬挂在群众家门口,以每个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通过开展“道德银行”活动,把尊老爱幼、扶弱助残、见义勇为等善行义举存入“银行”,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自治强基添活力
为积极打造“党建+社会治理”模式,该镇设立第一负责人1人、一级网格负责人33人、二级网格负责人41人、 三级网格负责人161人、四级网格负责人879人,形成了“镇党委—村网格党(总)支部—党小组—党员代表”纵向联动的四级组织架构,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在社区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民主协商等村级民主决策程序,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智治支撑助提升
近年,韩庄镇充分探索创新运用智能信息化推动乡村治理,全面推进智慧治理平台“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全镇由镇派出所20名民(辅)警组成的专职巡防队和由各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组成的村级治安巡防队坚持长期开展治安防范巡逻工作。该镇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加大技防建设,提高监控覆盖率,在全镇范围内主要路口安装了电子监控1058个,全镇技防建设入村率100%,实现了无死角、全覆盖。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治安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网格化”联防联控机制和大数据互联网赋予了社会基层治理更高的“智慧”。该镇利用每周一集中办公机会,各组汇报上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和重点矛盾,每月底召开例会集中研究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
今年年初以来,该镇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86起,已化解286起,矛盾化解率100%。大力推进“大数据+网格化”管理无缝对接治理模式,将治安防范、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等事项全面整合,打造“全科网格”,实现“多网合一”,推动网格化管理和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