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慧 通讯员 桑增涛
近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加强政策引导,以“四个聚焦”为引领,强势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巩固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质量工作成效显著,在省政府对安阳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连续6年被评为“A级”。
聚焦质量强市 夯实质量基础
“抓质量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务必强质量,质量强则经济强”。我市以质量强市战略为引领,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囊括全市31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质量强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对应成立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我市形成了立体式质量工作组织格局,夯实质量治理基础。在全省率先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安阳市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纵深推进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性提出实施质量强市“全域创建”工作计划,着力构建大创建工作格局。截至目前,我市有4个县(市)区成功获批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总申创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名,其中林州市为河南省首批5家获得省质量强市示范市命名城市之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部门职能推出了“双百双千”企业质量人才培育计划,以质量教育促质量素质提升,不断创新质量文化推广方法。2017年以来,我市与武汉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签订质量强市战略合作协议,已成功举办3期宏观质量管理研修班,参加人数超200人。
聚焦特色产业 注重质量提升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高质量发展和示范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立足各县(市)区发展基础和优势产业,对全市10个示范特色产业开展精细化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市场监管部门多次组织质量专家服务团赴各示范特色产业开展现场质量问诊,共帮扶企业50余家,提供“金点子”60余个,整改问题20余项。同时,将特色产业中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前纳入重点培育名单,跟踪开展指导服务,共举办示范特色产业质量提升培训活动20余场。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河南翔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配套带动作用,组织相关企业现场观摩、交流讨论、业务培训等活动,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集中质量技术资源,将先进质量理念、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模式向中小微企业等全产业链企业延伸,推动区域产业质量提升。
围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1+6”转型发展攻坚政策体系,先后开展16个专项行动,研究制定《中共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超前性、高标准、深层次地实施六大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全市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聚焦品牌建设 树立品牌标杆
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抓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培育计划,通过开展精准培育、组织培训、品牌宣传等有效举措,深入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树立质量品牌标杆。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2家企业获得河南省省长质量奖荣誉称号,1家企业获得河南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荣誉称号,31家单位和组织获得安阳市市长质量奖荣誉称号。
近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强力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内黄“国家温室大桃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经国家考核合格、“内黄特色花生种植精准扶贫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经省考核合格;汤阴县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名县”“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汤阴县“北艾”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林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共有地理标志产品5个,地理标志商标6个。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全市示范企业发挥头雁效应,辐射延展上下游配套企业,指导示范企业总结宣传和推广质量提升成功经验和做法,开展示范企业生产现场观摩活动,帮助和带动更多企业走质量效益发展道路。
聚焦基础建设 强化质量保障
以质量基础设施作为推进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抓手,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省创新性建立“一区一业一平台”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每一个主导产业集群配备一个检测员,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便捷、可靠、精准的技术服务。此外,为进一步贴近企业精准服务,深入实施一企一策计划,通过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合作,在全市开展质量状况调查统计工作,采集企业质量信息数据3万余条,形成了五大质量分析报告,为服务领导质量决策、指导质量监管与质量提升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强化高水平NQI技术支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整合认证、标准、计量等技术机构,组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了1家国家铁合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5家省级检测中心的“1+5”工作大格局。此外,全市还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约140家。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共为100余家企业提供质量诊断技术改进服务,检测报告正确率达100%,业务范围覆盖广东、山东、江苏、山西、河南、安徽、黑龙江等18省,为企业减免各项费用25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