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区·文峰(高新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头二三道街街道:

“小板凳”传递党的好声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指示精神)

“小板凳”宣讲现场(刘 佳 摄)

□本报记者 周俊英 通讯员 刘 佳

初冬暖阳下,在南一道社区一院落,十几张小板凳围成一圈,一场生动的“小板凳”宣讲开始了,居民围拢而坐,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宣讲中,老党员李桂娟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围绕报告内容,通过拉家常的方式,用接地气、贴民心的语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党员群众讲清楚、讲透彻。

乡言俗语,宣讲员讲得绘声绘色;事关自己,群众听得入脑入心。这种宣讲形式不仅让大家听得懂,还让大家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我们这些老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现在宣讲员到家门口宣讲,让党的好政策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深入我们的心中。这些年,我们社区变化非常大,不仅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社区居民曹阳高兴地说。

“今天的宣讲很接地气,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党的二十大精神,感觉非常好!”作为一名老党员,杨振平亲眼见证了小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感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张秀勤坐在人群中听得格外认真,认为这次的宣讲十分接地气。张秀勤说:“宣讲员理论联系实际,就像拉家常一样,大家听得懂还易接受,真不赖!”

小小板凳,大有文章。南一道社区党总支书记董会玲介绍,连日来,该社区积极开展“小板凳”宣讲,从辖区退休党员中挑选热爱学习、善于表达的老党员担任“小板凳”宣讲员,将辖区党员群众组织起来,谈学习体会,讲学习心得,讲身边的典型事例。

“在内容上我们注重从小切口入手,在语言上选择用生动形象的土话、白话,在方法上注重与群众的现场互动,在小区楼院里与大家聊变化、话发展,让‘排排坐’变‘围着坐’,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用身边的小故事讲清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宣讲更接地气、通俗易懂。”董会玲说。

南一道社区“小板凳”宣讲是头二三道街街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开花,该街道通过集中学习、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谈”活动、讲授专题党课、撰写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小板凳’宣讲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创新举措。我们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活动场地,针对性确定宣讲内容,力求让群众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取得扎实成效。”11月25日,头二三道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程静介绍,“宣讲员深入小区楼院,用拉家常的方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有利于拉近和居民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家常话’‘百姓口’传到千家万户。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这种接地气、聚民心的宣传方式,将党的声音传遍家家户户。”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