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西营街社区:

焕发新生机 飘出烟火气(贯彻二十大精神 奋力创“五星”支部)

居民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书

□本报记者 周俊英 文/图

前段时间,文峰区北大街街道西营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倩每天凌晨五六时睁开眼就辗转反侧。街道整治得咋样了?居民家的暖气安装得顺不顺利?小区的飞线治理进展如何?这些事情一直萦绕在李倩的脑海里。

“五星”支部创建为社区治理勾画了新蓝图。李倩畅想着,一幅社区治理的画卷在她脑海中徐徐展开。如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鼓舞下,梦想照进现实,画卷上的内容正逐步实现。 11月14日,记者在西营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心灵驿站、品读驿站、邻里驿站……一间间多功能室、体贴入微的便民设施应有尽有。

在该中心一间会议室,墙上竖着的两块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块围绕“建设平安法治星”“共建共享星”等5个方面27项具体任务,结合社区实际进行了细化;另一块展板上是一张社区“五星”支部创建“作战图”,图上标注着“小巷微治理”“小巷联盟”等十小项目,街道、社区两级负责人的名字一目了然。

“抓工作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见效。”快人快语的李倩说,“辖区小巷均是老旧街巷,道路狭窄、人员密集,老旧房屋众多,各类管线错综复杂,治理难度很大。这段时间,社区按照‘五星’支部创建标准,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通过街区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精治街区’,推进小巷微治理项目,创建共建共享社区。”

当天,记者跟随李倩走进一条小巷。小巷虽不足3米宽,但干净整洁。而在几个月前,这条小巷还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小巷坑坑洼洼,出门不方便,每逢下雨就积水。”回忆起几个月前的小巷旧貌,居民李英平眉头一紧,“一直以来,道路整修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现在,坑洼不平的小巷变成了柏油路,排水管道也焕然一新,我们的愿望实现了。社区干部真心为居民办实事,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居民王爱云有着相同的感受:“俺这儿确实变化不小,不光新修了道路,改造了污水管道,还安装了暖气,建起了小花园。生活在这里很惬意!”

如果说生活环境的改善是社区的“面子”,那么和谐的社区关系就是社区的“里子”。“五星”支部创建不仅让“面子”焕然一新,更让“里子”舒适贴心。

作为“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成员,李倩经常与队员一起穿梭在街头巷尾。“有事儿就找管家。他们叫得应、跑得快、肯帮忙。谁家有大事小事难事,他们也很热心。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不仅帮我的小孙子买药,还为我们送菜。”提起“小巷管家”,居民刘翠玲赞不绝口。

为争创“平安法治星”,该社区创新“小巷管家”“小巷议坊”项目,通过“小板凳拉家常”“小圆桌前释前嫌”工作模式,将原来的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做到“小事不出街巷、大事不出社区”的高效治理体系。

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该社区还聚焦“支部过硬星”“幸福和谐星”“宜业兴业星”创建,创新“小巷党建”项目,设置2个居民网格、1个商业网格,使网格布局更科学、党建引领更突出,用“小网格”构筑区域化党建“大格局”;推进“小巷先锋”项目,对自有党员、离退休老党员、流动党员、沿街商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积分考核,充分激发党员内生动力;以“小巷传大爱,大爱汇小巷”为宗旨,以“乐”为主线,打造乐居、乐身、乐学、乐助、乐心的“乐”文化;创新“小巷明星”项目,定期评选十大“小巷明星”,激励更多的居民、党员、共建单位等参与社会服务和治理;创新“小巷驿站”项目,联合辖区青年创业者协会、商都农业银行、圣玛医院等单位共建爱心驿站、乐业驿站、创业沙龙,为辖区群众、商户提供用工信息、招商服务和创业支持;推进“小巷夜经济”项目,为商户、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优化营商微环境,繁荣十二府夜经济;评选文明诚信商户,营造经济健康发展氛围。

“下一步,我们继续以建设群众满意的家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1510’党建工作法,即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打造‘五星’支部、做实十小项目。通过把握问题导向,精细精准对准群众需求,以建设‘暖暖西营’为目标,将关键小事当作民生大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五星’支部创建落地见效。”李倩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西营街社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一系列扎实举动,为辖区居民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让社区充满烟火气。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