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伟
通讯员 李永富
11月10日,记者走进崔家桥镇施庄村,映入眼帘的是平坦通畅的柏油路,一棵棵大叶女贞在整齐划一的路沿石和青色道板砖映衬下显得更加绿意盎然,一处处小花园、小菜园、小游园把整个村庄装扮得犹如画卷一般。
施庄村位于崔家桥镇东北部,全村共111户614人。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干部与全体村民一起冲着问题谋、针对难处干,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成群众微小心愿,对接系列民生工程,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使该村脱胎换骨“蝶变”成美丽乡村。
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工作开展的方向,同时村民也是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主体,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既是村庄建设的需要,更是后期管理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大家快进来,我们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解决。”施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强招呼村民代表聚到一起。夜幕降临,村委会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工作进展、讨论解决办法。村党支部通过开办乡村夜校找出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根源。
“以前,去市里打工路过其他村时,看到人家村有平整的柏油路、小花园,感觉真的很好。我们也要向人家学习,把咱们村建设得更美。”参加乡村夜校的村民老刘说。
“通过开办乡村夜校让群众广泛参与,村‘两委’充分了解了民情、民怨、民忧、民需。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分步骤就如何解决出路问题、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等内容制订出了发展规划。”杨志强说。据了解,在施庄村建设过程中,村民从规划和筹资、筹料、筹劳到施工建设的每个环节都积极参与。
施庄村以前的水泥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该村“两委”上争政策、下征民意,想尽办法筹措资金,按照规划铺设了路沿石3500米、道板砖3500平方米,对村内6条水泥路面开展“白变黑”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柏油路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该村把“一宅变四园”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引导村民把房前屋后闲置地、村内空闲地、荒废宅基地改造为9处游园、果园、花园、菜园。此外,该村新建占地450平方米高标准健身广场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占地1150平方米篮球场一个。这些建设项目群众全程参与,既顺应了民情民意,又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
如今,出行方便了,乡村美丽了,村民刘大东自豪地说:“村里和过去相比大变样,我们也像换了种活法,这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崔家桥镇镇长张永斌说:“我们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把崔家桥镇各村都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