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区·龙安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政务服务“加速度” 便民利企有温度

□本报记者 赵晓凤

10月28日,走进龙安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政务服务大厅,记者看到的不是以前拥挤且有些嘈杂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井然有序甚至显得有些空旷的场景。但这并不代表市场主体的沉寂。相反,伴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普及,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更加高效地办理着行政许可业务。

在政务服务大厅的自助服务区,商户可以自行或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互联网办理相关业务。“现在,不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都会在这里办理行政许可业务。”一位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地指导一名个体工商户提交审核材料一边说。

“现在确实方便多了,只要通过这个系统提交材料,就可以很快完成经营许可的申报,不用像以前一样抱着一大堆材料排队等着审核。”经营着一家食品店铺的刘先生说。

这是龙安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今年,在“放管服”增效行动中,龙安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抓改革、促创新、优服务,通过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营造了“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发展环境。

该局对照“四减一优”(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优流程)要求,将136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录入政务服务网,消除“其他材料”“兜底材料”等模糊条款,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达100%、一窗综合受理率100%、行政许可类即办件达99.05%;审批服务事项审批时限由法定总时限35961天压缩到承诺总时限1594天,压缩比达95.57%;持续动态调整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涉及新增、取消、拆分、合并、调整、修正等操作事项449项,组织相关单位积极开展认领工作,同步更新河南政务服务网公示内容,累计已调整事项340余项;推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工作机制,告知承诺事项11个部门38个事项,容缺受理事项7个部门129个事项。

在精细梳理事项的基础上,龙安区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梳理“互联网+监管”事项主项数共483项,主项覆盖数363项,主项覆盖率75.16%,事项子项数共1656项,子项覆盖数779项,子项覆盖率47.04%,主项、子项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市县区第一;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和事项监管评价机制,强化对中介服务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咨询投诉体系,通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区政务服务大厅“有诉即办”反映窗口、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多种方式,让监督监管更加有力有效。

此外,该局进一步优化“一件事一次办”流程,梳理推出更多事项,实现集成化办理、套餐式服务。该局共梳理“一件事一次办”45件,通过“一件事”集成办理,单个事项申请材料减少60%以上,办理时限压缩在90%以上;与该区20余个部门核对认领涉及的区级证照36类,推进群众和企业办事“证照、材料可免尽免”;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以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办理,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可办事项214项,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办事项195项,村可办事项122项,社区可办事项107项,推动区级31项事项下沉到村(社区)。

“深化‘放管服’改革事关发展全局,事关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完善目标明确、责任到底、督导落实的推进机制,清单化、台账化落实,高质量、高效率实施,确保‘放管服’改革取得更大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龙安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敏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