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娴
今天是世界无车日,许多地方通过知识宣讲、骑行等方式开展活动,提倡不开车,改为步行、骑行或乘用公共交通工具,以此提醒人们关注城市的交通现状,自觉减少能耗。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城市的道路建设远远滞后于车辆增加的速度,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废气和噪声污染、能源供应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顽症之一。如何减缓汽车引发的“城市病”,笔者以为,这既需要我们改变观念,改变出行习惯,多选择低碳绿色出行方式,也需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方便群众出行。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汽车,有的甚至不止一辆,给出行带来了便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要解决“城市病”,我们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我们要时刻有绿色、低碳的环保意识,主动践行绿色出行方式。其次,要改变出行习惯,每次出行前,我们可根据出行路程和时间,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短途可以步行,稍远点可骑行,城区内可以乘坐公交。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欣赏到沿路美景,还不用受困于无处停车的烦恼。
倡导“无车”不是减少现代化的出行便利,而是需要城市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修好城市步道,为群众的绿色出行提供保障。近几年,我市的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乘车舒适度和候车环境受到群众好评,出租车逐渐换新后,乘车环境更好,这都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我们需要完善自行车的服务设施。作为“小绿”的补充,可以增加较自由、灵活的共享电动单车,并对其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使其既服务群众又不扰乱城市秩序,这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另外,要完善城市路网,尤其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可以从环境、道路设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让步行的群众感受到行走的乐趣。
倡导“无车”,需要我们每个人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乐享“无车”的生活,养成低碳、健康、绿色、环保的出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