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这个办信微信,真中”(一线见闻·基层行)

□本报记者 侯沛丽

“原以为得跑两三趟,结果一趟也没跑,检察机关就把俺的案件受理了。这个办信微信,真中!”近日,谈起我市检察机关的办信效率和方法,闫某某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闫某某口中的“办信微信”就是我市检察机关的群众来信工作微信号。线上办理,让群众少跑路。今年3月25日,闫某某因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不服法院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请民事监督。办案检察官认为符合受理条件,但来信地址与申请书上地址不一致,需补充地址确认书。

闫某某家在滑县,离安阳市区70多公里,加上当时正值疫情期间,来一趟很不容易。正在犯难之际,办信联络员池晓铭告诉他,可通过微信发送图片将材料补充完整。在池晓铭的视频电话指导下,闫某某很快填写好了地址确认书,他的案件当天就完成了受理。

“如我在诉”确保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司法理念和工作作风,全面推行“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畅通群众来访渠道,以“如我在诉”之心,忠诚履职尽责,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

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红伟带头包案办理董某首次信访案,上门主持听证会。市人民检察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工作,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成效明显。一批时间跨度长、难办理的信访案件得以化解。

高效答复,成效显著。今年年初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1070件,市人民检察院领导批办信件181件,7日内程序回复率、3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均达100%。市人民检察院对相关承办部门和基层院报结的辖内群众来信做到回访和满意度调查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检察机关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案件152件,开展普通听证9件次,简易听证28件次,上门听证7件次。市人民检察院控申部门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第十届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两起妥善化解的信访案件分别被最高检、省检察院作为典型案例。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做实、做优“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更好地在工作中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让人民群众在检察机关的办信办访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