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上一篇

华佗五禽戏 练出好身体

□邱鹏栋

人到中年,很多人感觉工作、生活力不从心,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也出现异常波动,身体开始走下坡路。1800余年前,名医华佗认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自然形体“病不得生”。通过运动锻炼来改善体质状况是非常好的方法。但选择什么运动好呢?中医认为,当感觉身体容易疲劳,气力不足的时候是充养身体的气血已经不足了,这时候要选择运动量小,以柔韧身体、激发身体活力为主的有氧运动,比如健步走、小步慢跑等,当然,我更推荐中医传承1800余年的养生运动——华佗五禽戏。

五禽戏是名医华佗遵循“五脏为中心”(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肺主皮毛)的中医理论,在继承前人导引功法,以经络脏腑、经筋气血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指导,通过观察和亲身实践,模仿鹿、猿、熊、鸟、虎5种动物活动及神态特点,编创的系统养生功法。因为在汉代将飞禽走兽统称为禽,文体活动统称为戏,故名五禽戏。

名医华佗创编的这套运动功法,一为健康人群预防疾病强身健体,二为有疾病的人祛除疾病。因此,五禽戏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人学习锻炼,尤其适合平素体质稍弱或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这也和五禽戏的功法特点关系密切。五禽戏的鹿、猿、熊、鸟、虎,分别按习性特点对应我们身体最重要的五个脏器肝、心、脾、肺、肾,练五禽戏不单单是一种肢体运动,每一戏对应的脏腑、经络都对应与运动相关的经络、经筋,如鹿戏牵拉胸肋部的肝胆经脉,以舒肝利胆;熊戏针对腹部,通过腹部拧、转的运动以增强脾胃运化等。所以,五禽戏更多的是一种五脏、经络按摩锻炼,从而达到练五禽戏强五脏,五脏相生,生生不息的锻炼效果。这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人群的康复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五禽戏动作柔和、缓慢,外动内静,形神兼练,练养相兼。身体健康的、有气力的可练习全套,一遍或二遍都可;身体弱一些可以单独习练习一式、两式,以感觉身体温热、微汗,从而达到“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的最佳锻炼效果,这也是名医华佗对于运动量给出的标准。而现在,很多人对日常运动量的把握都存在误区,觉得一定要“暴汗”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但中医认为“动能生阳,亦能耗阳”,动一动感觉有气力,但是动得多了,又会感觉疲劳,所以,提高身体素质,动静要达到中医所讲的“和”,也就是动静平衡,阴阳平衡。

五禽戏流传到现代,有很多版本。我所传承的这套五禽戏源于华佗故里安徽亳州,因其传承明晰、功法理论详尽、健身祛病显著,2011年已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人工作、生活紧张忙碌,往往抽不出较长时间来锻炼,而五禽戏锻炼不用专业场地、不受时间限制、随时随地、融入生活。头颈不舒服了,感觉疲乏了,都可以站起身做几个五禽戏的动作,舒缓紧张的身体,调整自己的状态,把调理锻炼时刻带在身边。

(作者系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