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区·殷都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用工匠精神雕琢精微麦秆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走近殷都区非遗项目传承人黄艳泳

黄艳泳展示获得的证书

□本报记者 梁亚杰 文/图

《瓦雀栖枝图》,4只瓦雀在枝头呈现出不同姿态,每只瓦雀的眼神都充满警觉、机智;《放情高歌》,硕大的树叶下,一只通体青翠的蝈蝈似乎发出“唧唧”的鸣叫声;《千秋鼎盛》,粉红色和米黄色的牡丹从方鼎中露出硕大的花朵,寓意着国泰民安。8月22日,走进安阳市非遗项目“黄艳泳麦秆画”创作者黄艳泳家,柜台上摆放的一件件惟妙惟肖的麦秆画作品吸引着每一个到访者的眼球,其细腻的做工、精湛的技艺令人惊叹不已。

“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力求细节上的完美,在选用麦秆材料时我只选择亮度、光泽度最好的第一节麦秆。”谈到对制作麦秆画选用材料的严格把关,黄艳泳说一定要守好第一道程序,这样才能保证麦秆画的质量。“因为选用材料严格、制作过程精细,所以我的作品叫精微麦秆画,单制作工序就有30多道,完成一幅好的作品需要数月的时间,非常考验耐心。”黄艳泳介绍。

黄艳泳说:“我自小生活在梅园庄街道安钢四生活区,那时候,父亲会在空闲时间制作麦秆画,母亲则喜欢剪纸,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我从小就对这些东西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黄艳泳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同样成为了一名能熟练制作麦秆画的高手,并协助黄艳泳完成一些制作工序。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黄艳泳才一次次完成高水准的制作,把一幅幅精微麦秆画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

黄艳泳的精微麦秆画大致分为人物、花鸟虫兽、殷商文化等三大主题和类别,人物注重以人反映生活,花鸟虫兽偏重于写实,殷商文化则着力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出来。“殷都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精微麦秆画,通过参加展览、比赛把家乡文化推广出去,是现阶段我创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黄艳泳说,殷都区正着力推进“文旅兴区”战略,文旅产业必将获得蓬勃发展,这为他现阶段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比如甲骨文、曹操高陵等,都可以激发我的创作欲望,别人一看就知道这里是安阳、是殷都区。”黄艳泳说。

在黄艳泳摆放精微麦秆画作品的柜台上,装裱好的荣誉证书一张接一张排成了长龙,他的众多作品获得省级、市级奖项,他本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对黄艳泳而言,一切荣誉都是他不断把作品推向更高水平的动力。“我永远不会满足,而是会不断鞭策自己、挑战自我,创作出更多令大家满意的作品。”黄艳泳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