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刚
我在眩晕门诊坐诊的时候,有很多病人会问一个问题,耳朵还和头晕有关系?耳朵里还能长石头?的确会。在人体的耳朵里确实长了一个像石头一样的结构,这个结构叫耳石器。
我们的耳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外耳、中耳、内耳。在内耳里面长着一个椭圆囊和一个球囊,它们就是耳石器;还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半个半个的管,分别为后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它们是负责平衡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像蜗牛一样形状的结构,叫耳蜗,是负责听力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有一些像小石头一样的结构,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它们的直径在0.5微米到30微米左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结晶。
这些石头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用来感受线性加速度的。比如我们坐汽车时是加速还是减速,坐电梯时是往上还是往下,这些耳石器官都在感受着,如果没有了它,就感受不到这些了。
那这些耳石是如何引起眩晕的呢?内耳里有个椭圆囊,这些石头本来应该是黏在椭圆囊里,就像一层小石子路一样,来感受直线加速度。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石头脱落一部分,进入到了半规管,就形成了耳石症。半规管是负责角加速度的,比如我们的头左右转动,半规管就是负责一定角度的方向感。小石头进入半规管后,随着身体动作在管内来回晃动,就会眩晕了。
有人会问,这些小石头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外伤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如强烈的撞击,再一个原因是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等,还有一个原因是继发于手术,比如中耳炎手术、颅脑手术等。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原因的,我们认为和老化有关系。
患了耳石症会出现天旋地转的症状。比如说往床上躺、翻身,或者抬头、低头等。它的主要机理是,在我们体位变换的时候,这些耳石就开始在半规管里晃动,刺激到半规管里面的壶腹嵴,引起兴奋性反应,就会眩晕了。如果直立位左右转转头,不会刺激到壶腹嵴,就不会晕。
耳石症引起的眩晕有个特点,就是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分钟左右 。
治疗这个病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手法复位,痛苦小,治疗效果又好。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眼震,来判断石头掉在了哪里,然后再通过一些特定的体位,让病人做一些特定的动作,让石头顺着责任半规管,回到它原来的位置。
这个病是有一定复发率的,据统计,五年之内,一般一半的人都会复发。大部分人可能一两年或者半年以后复发一次,这种情况问题不大。如果是两三个月或者一两个月就反复发生的,就一定要积极地寻找病因。如果有了这些病状,大家也不要太过担心,要尽早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作者系市中医院眩晕门诊主任)
本栏目由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阳市健康教育所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