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 慧
近日,从市交通运输局传来好消息:2021年度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正式揭晓,作为二级指标,我市综合立体交通指数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这是我市连续第四年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营商环境测评指标综合立体交通指数主要是通过公路、铁路、民航、港口、轨道交通、物流服务考察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及提供服务情况,同时考察当地交通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这一指数能够客观反映一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公铁水空多式联运、运输服务提质增效的发展成果。
如果说营商环境测评指标综合立体交通指数对于公众来说还很陌生,那么出行体验的改善与提升、运输方式的优化和改变却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以前,我们这些城乡公交车辆保修率很高。特别是轮胎,差不多两三个月就要更换一次。这主要还是因为周边乡镇道路路况差。”安阳市安运城乡公交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杜峰对记者说,“这几年,城市道路越修越好,越修越多。我们的车辆磨损小了,而且线路也得到了优化。比如安阳县几乎实现了‘村村通’,我们的车可以跑到村民家门口。”
2021年,安阳象道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并轨,周边包括安钢冷轧、复兴合力、硅钢等项目的大宗货物可以通过专用线铁路——京广线实现输入和输出。以安钢冷轧为例,这一运输模式不仅缩短了运输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实现了节能减排,为全市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了力量。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要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城市群战略大格局。市交通运输局也加快了构建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为我市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贡献交通力量。”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安阳豫东北机场年底基本具备通航条件,将填补我市无民用机场的空白,加快“一支多点”空间布局构建。郑济高铁安阳段开通运营,同时安阳-濮阳、安阳-邯郸等6条铁路纳入省、市相关规划,完善了铁路路网布局。我市抢抓全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实施机遇,强力推进沿太行高速公路、安罗高速公路、安新高速公路、鹤辉高速公路、濮卫高速公路安阳段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内黄至林州高速公路、内黄至鹤壁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入有史以来在建高速项目最多、里程最长的“黄金期”。S502安内快速通道开通运行,S301木厂屯至积善段一期工程、107国道冀豫省界至邺城大道路域环境提升工程顺利完工,107国道京港线东移、S302汤阴境一级公路项目持续推进,17个干线公路路况提升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干线公路通行水平明显提升。我市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入开展路域环境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汤阴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林石公路入选全省首批交旅融合示范工程。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高群众出行满意度。近年,我市更新纯电动公交车792台,持续更新巡游出租车,我市成为全省第二个中心城区公交车纯电动化城市,入选全省首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6家客运企业在市交通运输局指导下开展定制客运服务。95128电召约车服务试点项目高标准完成。“互联网+巡游车”经营模式为群众出行提供“点对点”式运输服务。5家客运场站全部开通电子客票。市交通运输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稳步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实现交通运输、邮政快递资源共享,积极打造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网络节点。全市“交邮快融合”快递进村率达到55.07%,位居全省第一。12328交通服务热线考核位列全省第一,群众满意度连年上升。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打造绿色货运新业态。我市大宗货物“公转铁”成绩斐然,包括瓦日铁路正式运营,安钢冷轧接入象道物流铁路专用线实现公铁联运无缝对接,全市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100%;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持续深入开展,出台《安阳市多式联运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培育安阳万庄物流园、林州大通物流园、安钢物流公司创建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引导安阳象道物流园、武丁物流园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持续深化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成果,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河南唯一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我市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