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作业设计

□李文锋 李 静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双减”这个词,即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传统的家庭作业内容单一,思维僵化,既不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如何实现家庭作业的多样化设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在对我们的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的同时,又为解决作业的设计和实践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作业多样化设计,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提升其信息素养,同时满足减负增效的时代需要。

当前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家庭作业设计优化的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线上教育迅速崛起,重构“互联网+”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育人的新模式。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和场所,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家庭作业的形式由过去的书面作业转向动手操作,由过去机械性的背诵转向变通应用,内容也更加开放、丰富。有关研究表明,网络作业更有趣,结果反馈快,形式更灵活,初步打破传统模式下老师对作业完成过程看不到、摸不着,也参与不进来的弊端。

互联网资源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课外学习的需要,但也有欠缺。比如,互联网化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结构性有待提高,现在的互联网化作业多数为传统家庭作业设计的翻版,尚未真正实现互联网与家庭作业的整合。只有精心设计家庭作业,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实现减负增效的预期目标。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家庭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策略

小学生家庭作业要以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逐步实现小学生家庭作业的多样化设计。根据实践经验,针对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生家庭作业设计多样化的实践策略,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常规性作业采用分层法,实现学生分阶梯晋级。传统常规性作业分层布置较烦琐,从发本、改错、收本,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逐一收发。如再分层,则更耗时耗力。网络分层布置作业,便捷易操作,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进步和收获。比如在“一起作业”软件中,把学生按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分为A组、B组、C组、D组。A组:基础强,反应快;B组:基础好,反应一般;C组:基础弱,反应一般;D组:基础弱,反应弱。软件后台及时批改,分析数据全面、精准,可形成合理的阶段性报告。传统收发作业一遍一遍地催促情况不再出现,只需在软件中“一键提醒”未交作业的学生,一秒即可完成。

探究性作业采用“催化剂成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展观。林良福和叶杰老师的《让学生喜欢数学作业的“三服药剂”》文章中,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催化剂的成分,即互动游戏作业、实践创作作业、小课题长作业。比如,亲子演绎英语口语小视频的网上作业,简单几句英语见面打招呼小视频,是大人和孩子一遍遍排练的优秀成果。比如,我是劳动小能手(贴对联、剪窗花等)、我做一顿年夜饭、我会帮妈妈做家务(剥葱、擀饺子皮、包饺子),或是研学旅游去文字博物馆探究文字的起源等实践作业,体现了网络作业身临其境、第一时间感知的优势。

网络多样化作业,应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效的作业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再教育过程。网络多样化作业应该有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与之相对应,避免网络作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水土不服”,同时提高学生线上完成家庭作业的能力。比如,在“一起作业”软件中,设置常用评价语言:

1.又对又好,一如既往得优秀!

2.全对!下次如能把字体写好会更棒哦!加油!

3.认真写,放慢速度会更好哦!

4.进步很大呀! 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会越来越优秀的!加油!

5.记得明天按时提交作业啊!

…………

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消除家长顾虑。消除家长对网络作业的各种顾虑,一方面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监护人之间的沟通,打消家长的顾虑;另一方面,向家长宣传相关政策,聘请专业人员讲解相关理论,如用眼卫生等;最后要对线上作业布置的频次和难易程度加以限制,找到传统作业和线上作业的最佳平衡点。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不能让学生“以学习之名,行娱乐之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能只重视创新课堂和家庭作业,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学生的视角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感知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尽量在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学生能从知识的角度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积极探索合作作业的完成方式。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是家庭作业方式的一种创新,可以借助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完成,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参与其中,做到指导点拨的作用,减少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无效争论。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家庭作业的整合、设计和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教育工作者要以“双减”和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对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真正使作业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达到减负增效的预期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更幸福!

(作者单位:李文锋,市铁西路小学;李静,市周十小学)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