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邺风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七夕是姑娘的盛大节日(我们的节日·七夕)

□李恩义

牛郎和织女相爱的故事是中国著名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被称为四大民间传说。

爱情是人世间永远的故事主题,人们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永远不会停步,这对于情窦初开的姑娘们尤具吸引力。因此,农村姑娘为了表达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也聚在一起庆贺农历七月初七这个七夕节。

实际上,农村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主题和形式,但唯有农历七月初七是姑娘的专属节日。

为了庆贺七夕节,胡同内外住的较近的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的姑娘组成几人或十几人的团队,相约每年的麦子收割后,一块儿到地里拾麦穗。天气炎热,姑娘们戴着自己做的草帽,腰扎围裙兜,或胳膊挎着篓子,在麦茬地里捡拾遗漏的麦穗,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把小花褂溻湿了。她们并不理会,用系在手腕上的花手帕擦一下头上的汗,继续捡拾麦穗。她们或叽叽喳喳,或哼着小曲,欢快地不停弯腰捡拾麦穗,然后放进兜里或篓子里。捡了带秆的麦子就握在手里,穗头朝外,等积攒得多了用较湿的麦秆把它们从麦穗头下扎起来,麦穗齐刷刷地张着麦芒,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花朵,这就叫装麦对(穗)。这盛开的金花宛若未来的另一半送给姑娘的最美礼物,让她们感到无比幸福与自豪。

姑娘们每天把捡拾的麦子集中放到一个家中屋子比较宽敞的姑娘家,直到地里捡不到麦穗为止。然后,她们选择阳光充足的一天,把捡拾的麦子全部弄到打麦场里晒干,经过晾晒的麦穗焦干无比。大家围在周围,用长棍捶打麦穗,噼噼啪啪捶在麦穗上,也捶打在姑娘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上。此时,捶打麦穗声加上姑娘们的笑声,场面十分热闹。

捡拾麦穗只是姑娘们庆贺自己节日的一个序曲,重头戏还在后头呢。

麦穗经过捶打,去掉了麦秆,姑娘们从家中拿来簸箕一点一点把麦糠簸出去。人多力量大,不到半天工夫,一堆麦穗就变成了金黄的麦粒。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姑娘们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收获麦粒之后,姑娘们开始磨麦子。推磨是个力气活,好在姑娘们年轻,有使不完的力气。有干的,有歇的,不等累了就换人,磨房里脚步声欢快,不时传来说笑声。有顽皮的姑娘把面粉抹在同伴脸上,引起一阵欢笑。看着越来越多的雪白面粉,姑娘们一个个笑得像吃了蜜糖一般。

拾麦、推磨都是姑娘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演与尝试,也让姑娘们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与蕴含的幸福,因此对美好生活更是向往与追求。

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姑娘们真正的节日。这一天,她们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面粉背来,要活好面炸馃子(油条),民间叫打平伙儿。

姑娘们用一部分麦子换成食用油,让大人帮着在某一位同伴家的树荫下垒锅灶,然后支开摊子,开始炸油条。她们有的烧火,有的在案板上把柔软的面剂擀长,炸成馃子。专管捞油条的姑娘认真掌握火候,把油条炸得不老不嫩。有时也炸糖糕和菜角,变着花样做。

姑娘们把炸好的油条或糖糕均匀地分给参加活动的每一个人,带回家让家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此时她们的笑容最灿烂。人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姑娘们,祝她们将来找一个好婆家,生活甜蜜幸福。

深夜,姑娘们在葡萄架下听牛郎和织女说悄悄话。牛郎和织女一年才相会一次,他们会说些什么私房话呢?她们憧憬着,咀嚼着美好爱情的甜蜜,回家进入梦乡。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