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沛丽 通讯员 郑 茜 实习生 付盛凯
今年年初以来,市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结合分包村实际,稳步推动分包村环境整治、道路硬化等各项工作,将检察力量转化为助力分包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振兴的动能。
以群众为中心真抓实干
不管是在文峰区宝莲寺镇崇召村还是二十里铺村,记者都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有的背街小巷路面已经完成硬化,有的雨水管网已经铺设,还预留了弱电管网铺设深度,还有的道路正在开挖……
“在经过走访调研、规划设计、协调资金等充分的前期工作后,6月17日,两个分包村庄都已经开始动工,目前正在按照计划对部分水毁道路和污水横流街道进行整治。”市检察院干部人事处副处长陈晓松向记者介绍。
作为两个村的分包单位之一,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分包村帮扶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红伟带头抓帮扶整治工作,专程到两个村进行走访调研,倾听群众所愁所盼。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该院以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为目标,制订了《安阳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有条不紊推动帮扶整治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截至目前,该院已筹措资金30万元,全部用于分包村地下管网和道路改造工程。
以党建为引领检民同心
“每到星期五,村里都会有志愿者来打扫卫生,可是,整治和改善人居环境可不能光靠人家帮扶,咱得自己动手,美化家园。”崇召村村民刘海平说。
整治前,刘海平家门口堆满杂物。上周五,来自市检察院、市老干部局等分包单位的党员志愿者一起动手,把他家小巷的杂物和杂草清理后,家门口一下子变得敞亮了。如今,他也自愿加入了清洁家园的队伍,动员左邻右舍一起把自家门口收拾得利利索索。
在指导分包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市检察院注重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支部和党员在推动帮扶整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该院组织党员和帮扶村党员一起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动员党员亮身份、明职责、做表率,集中清除村内乱堆乱放和卫生死角,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周边群众主动拆除,截至目前,该院已组织500余人次集中清理垃圾40余次。与此同时,该院各支部还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会同市东南营小学协助分包村制作宣传标语,布置文化墙和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册,不断增加村民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党员志愿者的影响下,两个分包村掀起了党员带头干、群众比着干的整治热潮。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6月2日,在二十里铺村,手捧着市人民检察院党员干警送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宣传小册子,村委会主任高兴地说:“册子虽小,但内容丰富,它让村委会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底气更足了。”
这是市人民检察院到分包村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市人民检察院以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群众需求与法律服务“零距离”,为基层治理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该院立足检察职能,先后组织检察官深入分包村庄,通过小视频、微电影、户外宣讲、悬挂横幅等,对贴近农村实际、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讲,对涉农问题权益保护、婚姻家庭、宅基地、相邻权纠纷等问题进行重点解读,并耐心细致地为咨询群众分析研判法律问题,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
市人民检察院还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文化帮扶活动,向崇召村、二十里铺村文化活动室捐赠图书200余册,涵盖法律、党建、文学、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型图书,极大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今年植树节前夕,组织检察干警在帮扶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打造“检察林”,美化当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