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安阳县(示范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好的人居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安阳县(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走笔

□本报记者 郝亚伟 通讯员 张桢睿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真不错!过去,我们村的很多老房子年久失修,有的垮塌成了残垣断壁,看着很荒凉,不美观。现在,通过村里统一整治,破旧房屋变成了小公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村庄也比原来干净整洁多了。”7月14日,安阳县辛村镇东伏恩村村民贺鑫说,他亲眼见证了村里发生的点滴变化,由衷地为村“两委”干部的辛勤努力点赞。

走进辛村镇东伏恩村,只见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村民家门口的物品堆放整齐有序,昔日的脏、乱、差早已不见踪迹,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如何实现乡村换新貌?东伏恩村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按照见缝插绿、见空补景的原则,把空闲地、废弃院等“边角料”充分利用起来,将其打造成群众休闲的“新天地”,既清理了环境、增添了景观,又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东伏恩村并不是个例。辛村镇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以点带面,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推动“一宅变四园”,共同绘制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画卷,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安阳县(示范区)各乡镇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成效明显。截至今年6月底,安阳县(示范区)305个行政村已完成清理垃圾堆、垃圾带1.7万余处,清理坑塘920个,整治乱搭乱建630余处、“空心宅院”653个,规范集镇市场20个、广告牌(栏)4900个,村庄环境较集中整治前实现了较大变化。全县已有186个村硬化背街小巷1580条,累计完成旧宅拆除和残垣断壁清理3416处,建设游园、花园、菜园等653处,完成户厕改造2496户。

“我们村的群众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活动,到洹河边的游园来清理杂草。建好健身步道边的小游园后,大家都能来这里休闲、锻炼。”韩陵镇逍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华贵生说。

韩陵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汛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面加强和保障辖区内环境卫生秩序。其中,逍遥村以“常态化保洁+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汛后重建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结合,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切实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我们会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农村常态化保洁、‘一宅变四园’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引导群众树立人人参与、共建幸福家园的意识,共同打造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良好人居环境。”韩陵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攀表示。

在永和镇郭奇村,国网安阳县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李玉兵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提升农村形象的有力抓手,发动村民对村内道路两侧的杂草、废旧杂物等进行集中清理,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每天进行打扫,确保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按照市里安排部署,15家市直单位分包的安阳县(示范区)20个村庄已经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为全面推进村庄治理绘制了蓝图。韩陵镇前马村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完成了路肩平整硬化1677平方米,更换路沿石2200米,铺设透水砖3515平方米,墙体美化1.5万平方米。崔家桥镇施庄村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指导下完成5条主干道共3600米的柏油路铺设、主干道建设沉淀池115个、树木绿化400棵、弱电改造2000米。

7月8日,安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6月份安阳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白璧镇、辛村镇、韩陵镇获得了前三名。

美好的生活,不仅在于繁荣的经济,还在于舒适的人居环境。如今,在安阳县(示范区)的部分乡村,村民茶余饭后,三三两两作伴,在村里的游园、绿地,或活动身体或闲聊家常,处处都是农村进步、农民发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