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安阳县(示范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掌”握丰产丰收的金钥匙(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安阳县高标准农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侧记

安阳县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内绿油油的玉米苗(本报记者 姜蕴真 摄)

□本报记者 耿继军 姜蕴真

7月5日,一场强降雨突袭安阳。在安阳县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密切关注雨情的防汛值班人员迅速启动排涝站,将农田内的积水通过沟渠排入洪河。此时,瓦店乡王贵庄村的种粮大户张先智用手机APP实时查看到农田的排水情况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由于排水及时,我家流转的1600多亩地没有发生内涝。智慧农业让农田管理变得高效又方便,让农民种地省力更省心。”7月12日,张先智一边通过手机APP向记者展示高标准农田实时监控视频,一边讲述着强降雨来袭时的情景。

张先智家流转的土地在安阳县的蓄滞洪区,是去年7月全县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该区域河流决口漫堤、沟渠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积水时间较长,最高水位达到1.5米,农作物颗粒无收,农田设施全部被毁。

在蓄滞洪区内建设高标准农田,必须把提升防灾抗灾能力放在首位,把增产增效增收作为目标。安阳县高标准规划,着力建设6000公顷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其中瓦店乡3733.33公顷,涉及王贵庄等30个行政村,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并实现土地流转666.67公顷,建成核心区。

新建的 “堤、路、沟、闸”四级生态防护体系为张先智提供了农田洪涝灾害解决方案。在高标准农田外围,绵延4.2公里的茶店河岸坡和东防洪堤防已进行综合治理,还修建了撤退道路5.5公里。全长15公里“两横四纵”生态道路四通八达,不仅是农产品的运输通道、洪灾时的逃生道路,还可通过升高的路基起到阻拦洪水的作用。道路两侧的沟渠全部为灌排两用生态沟渠,旱可浇、涝可排,还配套了绿化苗木,使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0%。特别是沟渠内增设了智能物联网节制闸,通过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可控制自动调节沟渠内的水位,在快速排除洪涝的同时,还可实现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双水源”灌溉体系,有效降低农作物因旱涝灾害受损程度。

控制沟渠智能物联网节制阀只是智慧农业其中一项应用。走进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仿佛跨入了现代农业的大门,电子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农田喷灌、地面虫情测报等数据。这个智慧农业平台可对项目全域的物联网智能灌溉机井、植保无人机等田间智能设施的运行进行控制和实时监测,对农业环境监测站、农业植保监测站、环境灾害预警站等田间科技监测设施的运行数据实时采集,通过后台数据运算模型,给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决策建议和对农事活动的综合调度。以核心区66.67公顷无人农场为例,根据农作物种类、土壤结构、地形地貌的不同,可使用地下、地表两种水源,应用“双水源一系统”和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固定式、自动伸缩式、平移式等8种模式进行灌溉和施肥,并通过“三土三方”技术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还应用了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前端技术,通过对无人农机、无人值守传感等设施的远程控制,完成对农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耕、种、管、收的现代化农业耕种,引领种粮大户享受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大幅减少农业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

“受去年洪涝灾害影响,去年11月底我家才种上小麦,虽然种得比较晚,但是通过智慧农业系统集成管理,小麦还是获得了大丰收,每亩比前年增产了100多斤。”张先智仔细算了一笔账。

去年的洪涝灾害直接导致安阳县1.62万公顷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经省农业农村厅批准,该县启动了11333.33公顷的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和2560公顷的水毁非高标准农田新建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5700公顷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工程。以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为引领,安阳县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重点实施了“1481”工程,即建设1个农田服务中心、4级生态防护林、8种灌溉模式、1个千亩无人农场,致力打造河南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为实现这一目标,安阳县坚持大员上阵,高位推进,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主管领导、县级干部分包示范区项目,县纪委监委不间断进行督导,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在项目资金方面,安阳县在用足用好上级资金的同时,还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真金白银投入。在项目建设方面,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入驻项目工地,创新建设模式,引进河南瑞通集团公司,采用‘EPC+O’模式,还计划引入中原粮仓土地科技有限公司托管项目区土地,整合各种资源,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地力水平,提高产量,实现良田与良法相配套。”安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永刚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安阳县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直各有关部门帮助和指导下,把高标准农田建好、用好、管好,争取多打粮、打好粮,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阳县贡献。”

放眼望去,高标准农田连片成方,路通渠连,青青的玉米苗承载着丰产丰收的希望。昔日传统的“汗水农业”正在转变成现代的“智慧农业”,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在广袤的田野徐徐展开……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