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旅游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昔日垃圾山蝶变休闲乐园

——市文广体旅局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李阳 通讯员 李晨

“这个垃圾山是前几年修路时遗留下的建筑垃圾堆积成的,十几年了一直没人清理,加上村民乱倒生活垃圾,慢慢就变成垃圾场了,一到夏天杂草众生、臭味熏天、苍蝇蚊虫满天飞。这次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清理了垃圾山,平整硬化了地面,还安装上了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村里人有空就来这里健身休闲,别提多高兴了!”6月25日,文峰区宝莲寺镇马官屯村村民吕大爷脸上洋溢着笑容,激动地向记者述说着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马官屯村位于文峰区宝莲寺镇政府东1公里处,西侧毗邻安阳市新一中,紧邻中华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共有人口3820人822户,8个村民小组,党员81名,村民代表65人,占地33.33公顷。由于历史原因,该村没有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雨污管网、排水系统不健全,污水横流、乱堆乱放现象亟待整治。马官屯村党支部书记吕廷喜介绍:“这个垃圾山太大了,已经困扰我们村很多年,生活在周边的群众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出行及身心健康。在全市‘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市文广体旅局带领我们村‘两委’干部,向顽疾开刀、向脏乱差宣战,积极协调机械、资金、器材,经过20天的攻坚,垃圾山全部清理完毕,累计清理建筑、生活垃圾1300余吨,平整硬化广场8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 16 件,建成了健身休闲文化广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锻炼健身、休闲娱乐,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昔日垃圾山变为休闲广场只是该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全市“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文广体旅局实行专班化推进、常态化调度,扎实抓好马官屯村、赵官屯村两个帮扶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真制订包村帮扶整治方案和工作台账,按照“规划引领、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基础、美化提升、亮化增色、文化育人”的思路,分清轻重缓急,坚持先易后难,从群众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全面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促进了分包村庄内涵、颜值双提升。市文广体旅局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示范带动,为村庄安装了健身器材、休闲长椅,捐赠了环卫清运车、垃圾桶等设施,开展了“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等活动,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营造了人人参与、户户行动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该局累计为两个帮扶村投入整治资金50余万元,开展集中整治行动20次,参加人员468人次,发动群众1.7万余人次,出动各类机械70余台次,清理垃圾堆58处,整治乱搭乱建28处,清理乱堆乱放395处,拆除残垣断壁18处,整治“空心”宅基地18个,植树3360棵,清理沟渠1800余米,硬化道路3条,整修道路4500米,清运各类垃圾8800余吨,“六乱”整治成效明显,村容村貌显著改观,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内外兼修、标本兼治”是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真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精神,对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化建设办法,逐条逐项落实细节,提高整治标准、开展整治攻坚、巩固整治效果,继续推进背街小巷硬化、污水管网铺设、‘空心’宅基地整治等重点任务,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和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实现从‘外在美’向‘内在美’、从‘一时美’向‘时时美’的提质转型,擦亮乡村振兴亮丽底色。”市文广体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东海对记者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