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明庆
傍晚时分,大雨停了,天地间到处湿漉漉的,真是一个水里打捞上来的世界。
小院墙角,那棵高大威武的椿树被雨水冲洗后,主干和分支的颜色都增加了几分深沉和厚重,原来灰褐色的树皮变成了黑褐色,像是生铁铸就的一样,给人坚毅顽强的感觉。枝头密密匝匝的叶子经历了雨水的沐浴后,显得更加翠绿。此时,那浓密的叶子正滴滴答答不停地滴水,像女人刚刚洗过的头发一样。
突然,枝头传来一阵蝉鸣声,声音不是太大,像是试探性地在叫。声音很稚嫩,好像嗓子还没有发育成熟,这大概是一只幼蝉。蝉鸣声拖得很长且音调平稳,大约一分钟后停止了。这时,又一阵蝉鸣声响起,与前面的叫声不同,它圆润、饱满、嘹亮,是放开了嗓门肆无忌惮地在叫,充满了整个院子。这一定是一只年轻且肺活量很大的蝉。想必这是一对“蝉兄弟”吧。“吱吱”的叫声像是有节拍和音节一样,一会儿平稳,一会儿由小变大,一会儿又由大变小。真是有趣,这只“蝉哥哥”好像学过声乐,要不怎么能鸣叫出如此行云流水般的声音呢。
“蝉哥哥”“吱吱”的鸣叫声刚结束,“蝉弟弟”“哧哧”的鸣叫声就开始了,真是“哥”方唱罢“弟”登场。这次“蝉弟弟”的叫声与刚开始的时候不一样了,没有了试探性,也放开手脚,而且还叫出了花样,先是“哧哧”极短,而后拖长音“哧——哧”,突然又中断几秒钟,再“哧哧”极短,再拖长音“哧——哧”,中间声音由小到大,大的声音坚持一段时间,再逐渐变小,最后停止,整个过程像是画了一个圆圈。看来“蝉弟弟”是一个活泼可爱好学的孩子,正在努力向“蝉哥哥”学习。
最有趣的是“蝉兄弟”对唱。先是“蝉弟弟”的“哧哧”声很短,“蝉哥哥”的“吱吱”声也很短,接着“哧哧”声变长,“吱吱”声也变长。有时“蝉弟弟”好像故意降低嗓门儿,“蝉哥哥”则用高八度的声音来配合,这一低一高的鸣叫声像是这对“蝉兄弟”在开玩笑。可以想象,此时,“蝉弟弟”一定摇头晃脑,一脸的怪模怪样,“蝉哥哥”则昂头挺胸,架子十足,像是一位学问博大的老学究。有时“蝉哥哥”拖长音,“蝉弟弟”则顽皮地用几个短音附和。有时“蝉哥哥”还没有停止,“蝉弟弟”就急不可耐地唱了起来,这时“蝉哥哥”会用比高八度还要高的声音压住“蝉弟弟”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蝉兄弟”好像是在吵嘴。可以想象,此时,“蝉哥哥”一定双眼怒瞪,歪着头斜视着“蝉弟弟”,像是在训斥它不懂道理,“蝉弟弟”才不管那一套呢,依旧我行我素。在这种情况下,“蝉弟弟”的“哧哧”声尽管很低,但故意拖得时间特别长,它要用这种方式与“蝉哥哥”抗衡。最后,“哧哧”的鸣叫声战胜了“吱吱”的鸣叫声,看来“蝉哥哥”还是很懂得照顾幼小的“蝉弟弟”的。一阵吵嘴声过后,“哧哧”与“吱吱”的鸣叫声又和谐地响了起来。
雨又开始下了,蝉鸣声戛然而止。“蝉兄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它们唱累了吧,“蝉哥哥”应该拉着“蝉弟弟”的手,找一个温馨的巢窝好好休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