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 荣)昨天11时40分,林州市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过去6小时,该市桂林镇降雨量已达121毫米,东姚镇降雨量达到99.8毫米,采桑镇降雨量达到86毫米,陵阳镇降雨量达到85.3毫米,河顺镇降雨量达到71.3毫米。为切实做好本轮降雨过程防范应对工作,根据《林州市防汛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林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自7月5日14时起,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全体基层干部24小时在岗,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的7户9人下午4时前完成转移,镇、村30余支应急抢险队随时待命……”15时40分,合涧镇政府办公室主任任洪金一边协调本镇防汛工作一边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
各镇(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突出抓好山洪灾害、地质灾害、中小河流等薄弱环节防范,强化城市内涝、公共交通运输、涵洞、隧道、地下空间管控,严格按照关、降、停、撤、拆“五字要诀”的要求,做好灾害应对和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龙山街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全体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迅速行动,落实落细防汛措施,辖区内25个村根据防汛工作情况,分别设立7人至15人的防汛减灾队伍,做好汛期应急工作。
林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杨波告诉记者,该局已准备抢险机车30余台、沙石料70余立方米、编织袋6000余个、防汛雨具(含雨衣、雨靴、反光背心等)340余套以及发电机、水泵、洋镐、铁锹、铁钩、警示牌、应急灯等物资,近700名环卫工作者在一线奔波除险,用实际行动为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采桑镇组织镇、村干部对辖区危房、企业厂矿、施工工地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危房30余处、厂房5家、危险路段3000米,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及时整改销号,确保不带“病”入汛。按照“定人员、定工具、定职责”原则,该镇组建了一支由30名基干民兵组成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山城各村处处可见镇领导、村干部奔波在一线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