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阳
肝脏是以代谢为主的一个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肝脏疾病不仅仅是单一脏器的病变,还会对心脑血管等其他组织产生各种影响。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2015年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降至6%以下,而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日益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已超过15%,成为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
那么,什么是脂肪肝呢?正常成年人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脏重量3%~5%。在某些异常的情况下,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10%,或在组织学上超过50%的肝实质脂肪化时,称之为脂肪肝。严重者肝脂肪含量可高至肝总重量的40%~50%。
根据有无过量饮酒史,脂肪肝在临床上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大类,但病因诊断常不易确立:
1.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是由乙醇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疾病进展快、预后差,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死亡率较高。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肝脏疾病,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等类型。
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呢?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轻度脂肪肝临床上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重症者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表现。
脂肪肝是如何被催生的呢?
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人体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增加,且来自饱和脂肪、单糖、双糖的热量上升,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包括含果糖饮料)消耗过多与肥胖和脂肪肝关系密切。
2.不良的饮食习惯,过量进食、频繁进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夜宵、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
3.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久坐,有些患者甚至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可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与摄食过多同等重要,当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当脂肪堆积在肝脏时,就出现了脂肪肝。
4.酒精滥用,当前,中国习惯性饮酒者数量不断增多,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已不少见,且人均酒精消耗量逐年增加,尽管少量饮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但过量饮酒肯定会导致肝损害。
5.遗传易感性,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脂肪肝家族史者,容易发生脂肪肝,家族中有上述疾病的成员越多,特别是母亲或双亲有上述疾病者,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越高,发病年龄越小,则发病后进展速度越快。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1.至少减轻体重10%,研究发现,体重减轻越多,肝组织改善越好,不仅可以改善脂肪变性,还能改善炎症、肝细胞损伤和肝纤维化,理想的减重目标至少要大于体重的10%。
2.减少能量摄入,饮食管理是核心,要求限制能量摄入,建议平均每天减少450kcal的能量,尽量食用低能量食物,杜绝零食摄入。
3.坚持地中海式饮食模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地中海式饮食模式可降低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也有益处,即使在体重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坚持地中海式饮食也能改善脂肪肝、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地中海式饮食富含全谷物、水果、橄榄油和低脂乳制品,能提供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
4.减少果糖摄入,果糖会增加脂肪合成,导致血脂异常,同时增加内脏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因此不推荐选择添加果糖的加工食品和饮料等,添加果糖的量每天不应超过总碳水化合物总量的5%。
5.咖啡,可以适当饮用咖啡,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双萜化合物和绿原化合物可以改善肝纤维,保护肝细胞。
6.戒酒,患者不应大量饮酒,男性酒精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20g以下,女性酒精摄入量控制在每天10g以下。
7.运动可改善脂肪肝,运动可以促进能量消耗进而减轻体重;减少肝内脂肪堆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脂肪肝。
总之,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大家远离脂肪肝。
(作者系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三科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