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亚杰
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改善广大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助推城市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殷都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让群众满意、有助于提升”的工作思路,相继谋划实施了一批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这些项目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的开工建设将让更多人实现“出棚进楼”的安居梦。
高楼造型初现,并排耸立在施工场地中央,高高的升降机和楼层主体结构向上延伸,蓝色的爬架网围成一圈,包裹着楼顶。住宅楼施工场地东侧是正在建设中的配套设施商业楼,透过覆盖在楼层外的绿色防护网可以看到,工人正在忙碌着。6月24日,走进殷都区棚改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在场地环绕一周,开阔的工地、繁多的建材和各类施工机械组成的宏大场景震撼人心。透过工程概况牌上巨幅效果图,可以想象到人们搬进新家后喜笑颜开的画面。
殷都区棚改二期(教师保障房)项目位于龙山路以东、TX17号路以南、万金路以西、TX19号路以北,总占地7.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该项目将建设11栋26层高的住宅楼,包含安置房1534套,另配套建设商业楼、幼儿园和日间照料中心各一栋以及2栋物业用房。项目经理牟方蕊介绍:“因为天气连续多日高温炎热,白天尤其是中午时分,工人不能进行户外作业。尽管如此,我们仍抢抓有利时机加快进度,趁早上和晚间温度降低时施工。目前,项目正在进行的是主体结构施工,在全体工人的努力下,施工进展顺利,进度较快的已施工至22层,较慢的也已施工至10层。另外,地下车库施工已完成40%左右。”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项目,殷都区棚改二期项目由区住建局负责推进,从选址、规划、招投标、监管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布局合理、户型精美、配套设施齐全”的特点,将使该项目充分满足入住者对优美宜居环境的期待。“我们从一开始就把这个项目当作重要的民生实事来抓,作为教师保障房,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切实解除我区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殷都区住建局党组成员程卫红说。
让更多群众搬进新小区、住上楼房是殷都区棚改工作要实现的直接目标。为此,在殷都区住建局的督促下,该区各棚改项目正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在“严格监管、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早日完成施工。目前,殷都区正在推进的棚改安置房项目共有4个,分别是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二期、王邵村“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和文源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二期),4个棚改项目累计建设43栋住宅楼近3900套安置房。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城市出现一些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这些棚户区多在“城中村”,出现居住环境陈旧、规划无序、配套设施不全、住户拥挤等问题,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品质提升的要求格格不入,而棚户区住户也有着强烈的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程卫红说:“殷都区住建局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城市建设工作要求,急群众之所急,不遗余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4个棚改项目的建设实施及时回应了群众诉求,将破解棚户区居民的居住难题。项目建成后,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大大提升,教育、商业等基础设施齐全,入住群众将在良好的居住环境中生产生活。”
受疫情、洪涝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殷都区棚改项目施工一度受到影响。为了让群众早日搬新家、住新房,殷都区住建局积极发挥部门职能,各施工项目也按照时间节点全力追赶工期。随着一栋栋住宅楼主体结构渐趋封顶,棚改项目完成后的轮廓依稀可见。“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各棚改项目将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施工。届时,环境宜人的新家园将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城市中的一个新亮点。”程卫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