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进入夏季以来,多地出现高温预警,夏季空调用电大幅度增加,带动夏高峰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去年洪灾,今年高温,气候的异常变化再次提醒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这又关系到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个活动细节。
只有绿色发展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邓 娴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各地逐步转变发展思路,走向绿色生态的阳关大道。这不仅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经选择。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从未停止对良好生态的追求。我市是老工业基地,钢铁、水泥、建材等产业是过去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经济发展了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践行绿色生态文明理念的过程中,我市转变发展思路,向绿色要产能要效益,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企业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从“傻大粗”向“高精尖”转型。比如,沙钢永兴投资1000万元,对公司环保设施和厂区道路、绿化、亮化等进行了升级,并建了污水处理厂,改变了周边群众对钢铁企业的认识,节约了水资源。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逐渐壮大,正向着“高端+智能+绿色”迈进,已经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
长远发展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我们看到了绿色生机,厂区变成了景区、城市变成了花园、田园风光成为网红打卡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步步高升。但是,这两年气候的异常变化却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去年洪灾,今年高温,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人类能力的局限性。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个企业、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日前,沙钢永兴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每年可以为公司提供61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节约标准煤19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70吨,既解决了企业用电问题,又起到了降本节支的效果。我们要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来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多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多植树造林,吸收温室气体,加快碳达峰进程,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从现在的发展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清楚地看到,绿色发展是长远之道,而且,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积蓄满满的绿色能量,给子孙后代留一个清洁美丽世界。
让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高 咪
最近,笔者逛街时发现不少服装店推出“衣旧换新”促销活动,家里不穿的旧衣服可抵折扣买衣服,这种消费模式吸引市民关注。对消费者来说,旧衣服扔了可惜,留在家里占地方。通过打折或互换的方式,既解决了旧衣服回收的问题又满足了穿新衣服的愿望。笔者以为,“衣旧换新”模式为绿色生活助力,值得推广。
其实,不止旧物回收,绿色消费正在融入我们的生活。前不久,国家出台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将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当然,面对既定目标,我们在看到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有的消费领域依然存在浪费的现象。绿色消费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消费者转变消费理念、践行绿色低碳消费,还需要完善政策体系、规范生产环节,全社会共同努力,让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一方面,要从供给侧发力,扩大绿色低碳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最近,一些地市发布家电补贴政策,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更多实惠又环保的绿色产品下沉农村市场。例如,江苏省首创的“六位一体”服务模式,不仅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卖得火,充电设施、维修保养等服务也跟得上,真正让新能源汽车融入农村生活。可见,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扩大绿色低碳产品的供给,生产出低碳、零碳、负碳的绿色产品有市场、有前景,有助于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升级。
另一方面,宣传普及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激发消费者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有70%来自家庭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碳排放总量的53%,推动绿色消费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显著意义。比如,饮食上,减少塑料用品、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出行上,选择拼车、公共交通;日常产品上,选用绿色可降解、可回收的商品等,这些点滴行为虽是小事,却也能积少成多、变小为大。当然,在绿色消费引导上,也可采取消费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鼓励居民自觉进行绿色采购。如今,一些城市建立个人碳足迹与碳账户,通过相应的收益鼓励消费者增加低碳行为、选择绿色产品,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
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期待大家一起践行绿色环保消费方式,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应有的力量。
让绿色低碳成为自觉行动
□高 倩
循环利用、光盘行动、节能减排……如今,随着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选择对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美好生活状态,也是一种顺应人类和自然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特征的生活态度。
绿色低碳成为一种风尚,是大众环保意识深植厚培的结果。在生活中,我们还应挖掘减排潜力,从源头入手实现真正的低碳环保。以纺织品为例,闲鱼有数据显示,按平均测算当代女性每个月要买两次衣服,且超过80%的过季品会被冷落。而衣料印染环节的废水含有很多有毒成分,被丢弃的衣物中聚酯纤维含有塑料,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被大自然分解。如果我们能在吃穿用度各方面,树立一切从简的生活理念,就能在源头上实现节能低碳。
绿色低碳贵在主动,成在坚持。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节约1度电,可以使25瓦的灯泡连续点亮40个小时,家用冰箱运行1天,普通电风扇运转15个小时,电视机播放10个小时,将8千克的水烧开,电动自行车跑上80公里。可见,我们不能小看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应该养成节约的习惯,坚决走绿色低碳的道路,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近年,我市的天变蓝了、水变绿了,山更青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绿色生活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浙江丽水为倡导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出台了《绿色低碳示范行动方案》,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与绿色建筑修规提标等行动,引导全社会主动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的养成不仅在于个体的自觉,还应从制度层面建立样本,建设节能环保的大环境,引导群众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活圈。
绿色环保是人类保护大自然的一种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键要心怀绿色,让节能成为全民自觉。在生活中,绿色低碳处处可为、人人可为。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比如,把米提前浸泡10分钟以缩短煮饭时间;建设绿色低碳社区、绿色低碳学校、绿色低碳机关等,把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生活方方面面,实现人类社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