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张百瑞
眼下正是大棚蔬菜长势旺盛时节。6月23日,在韩庄镇部落村和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日光温棚内,一排排哈密瓜秧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工人正忙着吊秧、固果、浇水、摘除烂叶,一派繁忙景象。
“我种植山药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特色农业种植经验。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两年前,我将目光转向了大棚蔬菜种植行业。”种植户胡保芳说,“山药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日光温棚种植蔬菜一年可以种好几茬,只要人不懒,大棚就会给人回报。”
两年多来,胡保芳在承包的12栋日光温棚里先后种过羊肚菌、西红柿、豆角、包菜等。今年4月,等羊肚菌、包菜一腾茬,他便又种上了哈密瓜、西瓜、冬瓜、金心大白菜。胡保芳说:“这两年尽管有疫情,但蔬菜行情还是相当不错的。种植大棚蔬菜期间,不断有技术人员上门现场指导,让我们老百姓省了不少心。”
胡保芳承包了12栋大棚,平时雇了20多名村民包括6名脱贫户和监测户在此务工,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胡保芳家年收入有60余万元,收益比传统农业高出许多。
为鼓励当地群众发展大棚蔬菜,韩庄镇积极为群众解决技术、品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在政府的支持下,韩庄村村民李新会、大黄村村民王忠魁、李家湾村村民苗学民等纷纷乘着特色农业发展的东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种植户李新会说:“我流转了160多亩地,建了27栋日光温棚,种过蜜桃、冬枣、草莓、芹菜、西红柿、黄瓜等。我的经验是,只要掌握好市场供应时间差,一年一栋棚差不多能收入10万块钱。”
近年,韩庄镇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大棚蔬菜种植,把单一的产业变成了多元经济,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该镇越来越多的群众在政府的帮助下搞起特色大棚蔬菜种植。目前,全镇共有300余栋日光温棚,总占地面积约86公顷,产值达3200万元,直接带动3000多位农民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韩庄镇的有机农业和食用菌种植叫响全国,大棚蔬菜和特色果蔬也获得省、市殊荣,这些都离不开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可以说,大棚蔬菜不仅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也鼓足了种植户的‘钱袋子’,使我镇的农业经济发展步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韩庄镇党委书记蒋涛说,“下一步,我们会把收益好、见效快、前景广的特色农业产业引导好、扶持好、宣传好,开辟出一条富有韩庄特色的农业创新发展之路,让特色有机农业成为打开农民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