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汤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小艾草托起大产业(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伏道镇以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走笔

村民在收割成熟的艾草

□本报记者 郭 凡 文/图

6月27日,在伏道镇西水磨湾村村民张东山种植的艾草地里,一簇簇成熟的艾草迎风摇曳,一旁的收割机紧张作业,鲜绿的艾草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应声倒地,收割后的艾草整齐地摆放在田间进行晾晒,散发出独特的清香。

“受去年的灾情影响,今年艾草收获较晚,不过收成还是不错的。”拿着刚收割的新鲜艾草,张东山高兴地说,“2017年,我响应政府的号召,种植了100多亩艾草。我与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包技术、包回收的合同,不用为销路发愁。种植艾草投入小、好管理,一年可收割三茬,每亩可产出1吨左右,收入约3000元。”

作为最早一批种植艾草的农户,5年来,张东山不仅自己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还带动了周边的群众就业。每到忙碌时节,张东山的艾草地里都有二三十人来打工,当地的留守老人、妇女有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我平时除草、浇水,收获的季节就来捋艾草叶,每天能赚八九十元,收入很不错。”60多岁的西水磨湾村村民张希颖说。

据了解,每年的五六月是艾草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收割的艾草品质最好,药效也最佳。收割后的艾草经过晾晒、打包,集中运往安阳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被制成艾绒、艾柱、艾条等系列产品。一株株小小的艾草托起一方农民致富的新希望,也为该镇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伏道镇依托扁鹊文化和艾草资源,以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为抓手,引导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艾草连片种植,统一育苗、统一栽培、统一种植标准、统一规范化管理,先后培育建成扁鹊庙周边、岗阳村、西水磨湾村等一批艾草种植示范基地,带动艾草产业规模化种植。为进一步保障群众利益,激发农户种植热情,该镇还出台了艾草种植扶持政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与九头仙艾业有限公司达成收购协议,艾草成熟后,由该公司以不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今年,伏道镇艾草种植新增扁鹊庙周边约33公顷、夹河村约67公顷、西水磨湾村约33公顷,全镇艾草规模种植面积有400余公顷。这里的艾草以其独特的品质,先后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

同时,该镇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医药企业,吸引更多优质艾草加工企业落地集聚,推进艾草生产加工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化,提升艾草加工能力。该镇依托扁鹊中医药文化和艾草文化,继续加强与国内中医药学院、研究中心、科研机构合作,研发艾草行业在市场方向、工艺设计、生产加工、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新技术,发展艾草精深产品加工产业。

伏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还将按照“1+2+3+N”思路,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1”即“一个强镇”,就是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强镇。“2”即“两个载体”,举办端午节艾草文化节和建设扁鹊治未病廉政教育基地。“3”即“三个中心”,打造艾灸文化培训中心、艾草康养体验中心、艾草仓储物流中心。“N”即把艾草相关企业和产业连成线、连成片,最终将扁鹊庙周边打造成“汤阴北艾”文化产业园、艾草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扁鹊艾草康养小镇、传统民居体验村落、“汤阴北艾”万亩艾田、艾草旅游观光小镇。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我镇逐年稳步扩大艾草种植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企校产研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汤阴北艾’品牌,将艾草打造成为伏道镇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今后,我们将着力推动艾草与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电商销售、技能培训、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等融合,实现全产业链开发,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伏道镇主要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