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杏坛随笔

从亲子关系看“双减”效果

□夏熊飞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能够自主安排更多课余时间,一家人相处的时间也增加了许多。学生是如何安排课余时间的呢?近日,一份针对2006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阅读课外读物是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三大选择。64.5%的受访家长感到,亲子时光比以前更有质量了。

“双减”好不好,不看广告看疗效。从这次的调查来看,“双减”得到众多家长支持,而亲子时光更有质量的普遍感受,更是彰显了“双减”在减轻家长、孩子负担等方面的“疗效”。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之前网上颇为流行的段子,反映出紧张的亲子关系。“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这种局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双减轻,让家长与孩子少了因为学业负担产生的剑拔弩张,使得亲子关系能够回归和谐,大家有时间也愿意一起聊天、打球、看书。总之,曾经被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占据的课余时间,越发成为可供孩子、家长自由支配的时光。

“双减”疗效明显,说明这项政策既深得人心,也符合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规律,那就要求我们把它不折不扣地开展下去。而且,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广大家长的要求必然也会水涨船高,除了负担减轻,教学质量不下滑甚至更高也要成为标配。

这需要在“双减”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只有各种疑难问题都在课堂得到解决,家长才放心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肆无忌惮玩耍,否则“双减”就可能遭遇家长的自行“加码”。这对学校管理、教学安排、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双减”的过程中,学校、教师的自我赋能显得尤为关键;另一方面,“双减”之后,孩子的课余时间是多了,但也出现了沉迷电视、网游导致视力变差等情况,这说明“双减”效果要想得到更好保障,广大家长就不能当局外人。家长要帮助孩子用更健康、更有意义的活动抢占多出来的时间,如阅读、运动等。

在实施“双减”的过程中还有个问题需要警惕,那就是部分家长将“双减”当成了自家孩子“弯道超车”的机会,别人家的孩子不补课,自己的孩子偷偷补课岂不是进步神速?这样的小算盘前期或许显得精明,可在剧场效应之下,最后可能又会退回到“你补我补大家补”的状态,到时除了无休止的内耗,哪有“弯道超车”的可能。这绝非杞人忧天,因为身边的确还有不少这样的家长,一些在线教育机构也因打“双减”擦边球而被通报。这表明,在“双减”政策执行力度方面,教育部门仍有发力空间,切不可让少数投机取巧者破坏了教育大计。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想让更多家长感受到亲子时光更有质量,就必须让“双减”在减负与增效方面齐头并进,效果越好才越有说服力。广大家长如果都能成为这一政策的忠实拥趸,“双减”才能行稳致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