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下一篇

发扬中医国粹 坚持守正创新

——访市中医院原副院长、全市首届名中医王晓琼

王晓琼接诊患者

□本报记者 郭新星 文/图

“中医真的太神奇了,刚才还疼得走不了路,不到半小时的中药封包治疗,病痛就缓解了很多!现在走路几乎不疼了。”6月22日,在市中医院国医堂第一诊室,一位患者兴奋地说,“王大夫,我明天再来找您复诊治疗!”

“中医效果真是好,王大夫的医术没得说!”“副作用小、花费也少,中医确实有独到之处……”记者在采访时,此类评价比比皆是。患者口中的王大夫就是市中医院原副院长、全市首届名中医王晓琼。年过六旬的他仍坚守在临床一线,在市中医院国医堂第一诊室接诊骨伤患者。

“在一些人固有思维里,中医见效慢、治疗周期长,这是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王晓琼告诉记者,“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于患者的病症辨析明了后,精准治疗效果大多见效是比较快的,‘简、便、验、廉’是中医的显著特点。”

从中医院校毕业的王晓琼一直对中医有着特殊感情,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研究和临床一线实践,他对中医疗法的理解也越加深刻,擅长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对骨伤科疑难病症的手法整复疗法曾获安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中医骨伤学有几千年的历史,治疗理念可以说也是非常超前。”王晓琼说,“我国中医开始外科手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麻沸散、针灸、手法复位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医疗法也开创了医学先河,中医药不愧是我们的国粹!所以,我们要坚定传承发展中医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王晓琼介绍,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观、健康观和方法论,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特别是近年,世界范围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我们常说的‘闪腰岔气’——专业术语为小关节紊乱症,西医采取的常规检测往往不能发现病症所在,因此会无从下手,而中医手法——旋转复位或者针灸疗法就能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解除病痛。”王晓琼介绍,“前几天,一位患者胸痛难忍辗转多科求诊,后心内科医护人员带至骨伤科会诊。最终诊断出患者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我们通过中医手法旋转复位,患者当时就恢复了。”

王晓琼接着说:“类似的还有下颌关节脱位、小孩肘关节脱位与复位等,早在古代的医学文献中就有相关疗法的记载,再如,中医针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比西方提出悬吊复位法要早600多年。”

“中医药要坚持守正创新,不盲从。我们既要学习西医的先进疗法,也绝不能丢弃中医的优秀理念和传统疗法,要传承并发扬中医药。”王晓琼表示。因此,王晓琼在培养年轻医师方面也是竭尽所能,通过自己的多年临床经验,抓好传帮带,坚持做好师承教育。

作为中医院骨伤科学科带头人,王晓琼带领该科整合中医疗法、微创疗法以及手术疗法等建立了一站式医疗服务,医疗团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量身订制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

“在骨伤学范畴,我们常说‘伤筋动骨’,以往大多关注骨伤,往往忽略了‘伤筋’和关节损伤。当前,运动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也将继续在运动医学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更好地全方位呵护骨伤患者健康。”王晓琼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