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荣 实习生 刘笑甫
“后进”变“先进”,小乡村登上大舞台。今年3月以来,林州市临淇镇邢掌村和郭家屯村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帮扶下华丽变身。6月23日,记者到这两个村庄实地走访,感受到全村上下的欣喜与骄傲。
“从3月20日开始到现在,我们大干了一百天!”邢掌村党支部书记李华喜告诉记者,“红旗渠干部学院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更成为我们的靠山。”考虑到邢掌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基础设施薄弱,红旗渠干部学院直接向该村捐助20万元启动资金,协调“一事一议”、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约50万元。有了资金保障,各个项目纷纷启动,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小山村被唤醒了。
“他们出钱又出力,是俺村的贵人!”邢掌村报账员李林青提起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同志们倍感亲切。当天,红旗渠干部学院组织部分党员志愿者在该村参加义务劳动。烈日下,有的同志搬砖,有的同志清扫街道,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是没有一个人主动休息。
近半年时间,邢掌村几乎完成了全村道路、背街小巷硬化,硬化面积达2万平方米,墙体亮化1.5万平方米,清除房前屋后垃圾近2万立方米,拆除残垣断壁8处,实现“一宅变四园”,即废旧空心宅院变身菜园、花园、游园、果园。村里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被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今,邢掌村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美家园。
在郭家屯村,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永增正在和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工作人员商量村主干道铺柏油的事情。“俺村紧邻万泉湖景区,将来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郭家屯村一定会越来越好!”赵永增告诉记者,“学院每天都会派人到俺村开展帮扶,小到一块砖,大到整村规划,村里的各项工程都有他们的心血。”
如今的邢掌村和郭家屯村干净整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红旗渠干部学院对这两个村庄的帮扶也从“输血”变为“造血”,支持帮扶村里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