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顺
我与故乡安阳之间,有说不尽的故事。
记得上小学时,下课的铃声刚刚响起,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高年级的学生占据了乒乓球桌子,我们低年级的则跑到高阁寺墙角玩耍。那所小学叫高阁寺小学,位于原安阳城赵王府内。学校里面有一座高台楼阁式建筑,被人们称作高阁寺。听奶奶说,那里曾是明朝彰德府的府衙,后来被改建为赵王府。如今,高阁寺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时候,从我家所在的三道街去高阁寺小学,南行、北行的距离差不多。我最喜欢走县东街,因为能顺路叫上要好的同学一起去爬高阁寺。高阁寺有几丈高的后墙,我们几个孩子像壁虎一样,身子贴着墙,踩着砖沿,小心翼翼地往上爬。越过后墙,再翻过汉白玉栏杆,就绕到了赵王府的正面。从门缝往里窥视,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我们急匆匆地跑下几十级汉白玉台阶,跑进教室,上课铃声刚好响起。
小时候,我还爱登文峰塔。文峰塔位于安阳天宁寺内,也叫天宁寺塔。登文峰塔得沿着塔里半尺高的台阶盘旋而上,一直走到五层塔顶,那是一个平台,平台上矗立着一座白塔,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极为相似。这是文峰塔的特色之一:塔上有塔。
在文峰塔顶的平台上远眺,古城墙西南角楼、东南营韩王庙、马号街高阁寺、北大街钟楼……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一览无余。这是文峰塔的另一妙处:平台观景。
站在塔前,回望文峰塔,只见从下到上一层层渐宽,从上到下一层层收紧,仿佛一把巨伞高擎。这是文峰塔最妙之处:上大下小,匠心独具。如今,文峰塔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作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又何止两处文保单位?单说课本里介绍的就有很多。身为安阳人,每每看到这些文字,心里总有抑制不住的自豪。读了课本里的后母戊鼎,再到小屯殷墟去,心里有着说不出的亲切;听老师讲过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再去安丰乡,路过豹祠,内心不由涌起莫名的骄傲;学过《满江红》,再去岳飞庙,收获的是满满的敬佩和感动。还有甲骨文,还有《周易》,还有颛顼帝喾陵……说起这些,安阳人如数家珍。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已搬离了老城区,但还是喜欢去老城区转一转。我日日沉浸在安阳厚重的历史文化里,也日日感受着安阳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老城的面貌一直都在变。当年的高阁寺小学已经搬迁,这一带被打造成包括西华门老街、城隍庙在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峰塔旁边原来有一个大水坑,如今变成了杨柳依依、碧水盈盈的褡裢湖。老城里,街坊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如今,在安阳城里行走,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护城河以东的庄稼地已变身为崭新的安阳东区,气象一新。城市的中轴线连起了一长串“珍珠”:金碧辉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太极湖畔的易园、绿树掩映的市民文化广场,还有安阳博物馆新馆、安阳图书馆新馆、安阳市文体中心,都是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紫薇、樱花、海棠、巨紫荆、美人梅……路边鲜花盛开,灿烂的花海笑迎各方宾客。在安阳城的东部,安东新区拔地而起,那里有新能源汽车城、航空运动城、机器人小镇,是年轻人创业的乐园。安阳还举办一年一度的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不断做大做强通用航空产业。即将建成通航的安阳豫东北机场将助力这座三千年古都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不变的是那些文物古迹。现在的安阳人对于高阁寺、文峰塔等全国、省级、市级文保单位尤其珍惜爱护。彰德古城游园、县前街历史文化街区、仓巷街历史文化街区、安阳老城东南城墙以及魁星阁,这些老城、老建筑、老街道都得到了修缮与保护,成为安阳的网红打卡地。
几十年间,我曾有过多次离开安阳的机会,但到最后,我都放弃了。也许是我亲情太重,也许是我乡情太浓。我对外面的风景也曾心动过,但终究割舍不断千丝万缕的乡土情愫。我的家在安阳,情在安阳。古老厚重而又活力焕发的安阳,是我的依托,是我的家园,是我一辈子都不愿离开的地方。
(原载《人民日报》2022年6月18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