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原金贵)无论何时,行走在汤阴的城乡大地,红色资源正在焕发活力。“我经常来这个宣传长廊学习,真的受益匪浅。”6月15日,在汤阴县汤河公园,老党员蒋保平和爱人站在一块“习近平谈‘精忠报国’”宣传牌前仔细研读,不时把精句抄写在小本子上。
红色,是城乡鲜亮的底色。近年,汤阴县在城乡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红色和独特的“精忠文化”作为第一优势,在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上下功夫、花心思、做尝试,引起了城乡百姓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参与。
信步汤阴城市街头,道路两侧,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弘扬英烈精神、延续精神血脉”“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等为内容的宣传橱窗和标志,随处可见。“把‘红色课堂’开到街头巷尾、开到公园游园,这种做法很好,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经常驻足“红色课堂”的退休教师牛淑琴由衷感叹道。
在抗日英雄傅凌云、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刘冬梅的家乡瓦岗乡东江窑村、菜园镇西河村,他们的故居均已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来此接受教育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遍布全县10个乡镇298个行政村的党建主题公园,无时无刻不在讲述峥嵘岁月的红色故事……
“我们就是要在城乡建设过程中,更多地注入红色元素,传承红色基因,不断从革命英雄、革命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负革命先辈期望,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汤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