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内黄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学种植让晚播小麦丰产丰收

武贵州(左一)给种粮大户讲解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本报记者 任贵伟 文/图

6月7日上午,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武贵州来到石盘屯乡种粮大户樊永希的农田里,看着满目金黄,武贵州说:“目前,小麦后期高产的主要途径是延长灌浆时间,灌浆时间长四五天,就能增产几百斤。通过对比实验,采取科学种植的小麦还在灌浆,其他地块的小麦已经熟了必须尽快收割。”

种了20多年小麦的樊永希不停地点头:“晚播小麦长势非常好,再有四五天就能收割了。现在看来,一亩地产量不低于1000斤,绝对丰产丰收!这样的好收成是去年11月5日种麦子时万万没想到的。”

时间回到去年11月初。因为地里有积水,迟迟不能播种小麦,樊永希非常着急,等机器能下地播种小麦,时间已经到了11月5日。“说实话,当时心里没有底,我种了20多年小麦没有这么晚过,我给县里的农技专家打完电话后心里就有底了。”樊永希说。

武贵州告诉像樊永希一样的农户,通过科学种植,晚播小麦也能不减产:“对小麦晚播的田块,采取‘四补一促’措施。‘四补’即选择优良小麦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科学增施肥料,加大有机肥的使用,以肥补晚。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弱苗转壮苗项目,‘一促’到底。”

据了解,受去年汛期降雨影响,内黄县约2.28万公顷小麦晚播。去年,内黄县及时制定了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科技人员包村包户抓好措施落实,为小麦冬季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立春过后,县农业农村局立即组织专家制定了小麦春管技术意见,农技人员全部下乡,指导农民及时加强返青后田间管理。

3月中旬,内黄县实施2022年晚播小麦田间管理促弱转壮项目行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全县晚播小麦统一喷施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调节剂等,补充养分、促苗升级、防治病虫害,起到促弱转壮的作用。

“五一”假期,县农业农村局对6个乡镇约11666.7公顷晚播小麦进行“一喷三防”统防统治,做好晚播小麦的麦田管理,促进晚播小麦生长,预防病虫害发生。通过科学、精准、有效的麦田管理,内黄县约2.28万公顷晚播小麦长势当时已接近常年水平。

种粮大户杨春林说:“再有三四天,我种植的1000多亩小麦就要收割了,小麦虽然晚播了,但是经过科学种植,今年的晚播小麦同样丰产丰收。”

在二安镇,武贵州指着已经收割一大半的麦田说:“这里是小滩坡蓄滞洪区,被洪水淹过。去年的播种条件比较差,土壤湿度大。但是,通过科学种植,已经丰产丰收,目前收割过半。根据群众反映,今年小麦的产量每亩地要比去年增产100斤到200斤,大灾年份能够大丰收,成果来之不易。这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离不开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一名在晾晒粮食的农户高兴地说:“去年俺家的地被淹了,小麦播得晚、基础差,但是今年小麦丰收了,一亩地多的能产1400斤小麦,比去年增产一二百斤。现在小麦价格高,咱种粮农民咋会不高兴、不满意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