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蕴真
6月2日,夏日的清晨,阳光从密密的枝叶间透过,洒下粼粼光斑,微风送来清脆的鸟鸣,空气中飘着花草的幽香,崔家桥镇段宋村村民路大爷穿过新硬化的背街小巷,走过柏油铺设的中心大街,去中心广场锻炼身体。“村里开展了‘一宅变四园’行动,让群众生活环境大变样。” 路大爷边说边走到照片墙前向记者介绍,“杂草丛生的荒废院落改建成了小游园,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看着一张张照片,听着路大爷的动情讲述,游走于大街小巷,段宋村变化的轨迹逐渐清晰起来。
安阳县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崔家桥镇村“两委”班子换届,为段宋村配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队伍。“80后”路徐徐放下生意,与一批年轻人走上了村干部的岗位。“这些小青年儿懂啥?”“啥事儿不过就是说说,干不成。”村民议论纷纷。
“既然当了村干部,就要踏踏实实为父老乡亲办点儿实事。”村党支部书记路徐徐带领村“两委”干部聚焦乡村振兴,以“一宅变四园”综合整治行动为突破口,全力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一门心思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段宋村,有不少村民在城里工作、生活,家里的房屋因为长期无人居住、修缮而残破不堪,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十分影响村容村貌。路徐徐等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承诺在不变更群众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进行拆除改造,并与群众签订了合同,明确合同到期无条件返还宅基地,打消了群众的顾虑,荒废院落改造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村里没有集体经济,资金十分困难,但是建设又刻不容缓。在用足用好市驻村干部、镇包村干部争取的项目资金和上级灾后重建资金的同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路徐徐垫资40万元启动了项目建设。建设中,村“两委”干部精打细算,努力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绿植要安装护栏,他们从网上购买模具,自己动手制作;绿化游园买草皮价格太高,他们买草籽自己种植、养护,光这两项就节约开支2万余元。得知人民大道改造工程要淘汰一部分绿植、路沿石、地砖,路徐徐又多方协调,连夜组织党员干部将这些淘汰品往村里拉,群众也开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来帮忙。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有的装卸花卉苗木,有的种植浇水,有的铺装地砖、路沿石,齐心协力改变家乡面貌。
目前,段宋村“一宅变四园”综合整治行动改造“空心院”12处,拆除残垣断壁1500余平方米,建成游园、村史馆、停车场,已经发挥服务功能;中心大街铺了柏油路面、步道砖,粉刷、美化墙体3000多平方米,背街小巷硬化了2700多米,硬化率100%,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这一年多来,在遭遇疫情、洪灾的情况下,村里各项工作一直没有停,干得很艰苦。我们要再接再厉,在继续提升村里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初步计划统一流转各家各户的菜地,开展莲鱼共养。”路徐徐说。
崔家桥镇人大主席、包村干部李建军建议:“段宋村离市区比较近,南边有生态园,可以建设特色大棚,也可以出租地块,吸引市区群众来采摘游玩、休闲娱乐,带动全村建设发展,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崔家桥镇以“一宅变四园”综合整治行动为契机,以段宋村为示范点,带动了周边李宋村、韩宋村、郭宋村等全镇44个村争相建设。该镇出台“一宅变四园”综合整治行动实施办法,对村级改造的废弃院落面积在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超过100平方米的分别奖励5000元、1万元;实行园长负责制,由村“两委”干部担任“四园”园长,明确了保洁员、监督员,确保建成的“四园”有人管;坚持日汇报、周督导、月观摩的“一宅变四园”综合整治评价机制、日常推进机制。截至目前,该镇累计改造院落77处,建设面积2.1万余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1.5万余平方米。
“崔家桥镇经济条件薄弱。在‘一宅变四园’综合整治行动实际推动过程中,我们一是不贪图高大上,不提硬性标准,由各村结合本村财力、荒废院落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改造;二是充分引导、发动群众,群众积极性高涨,主动腾出了自己的宅基地,踊跃参与本村改造工程建设,从过去的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干部带头干、群众主动干。目前,各村基本上达到了‘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要求,全镇各村的村容村貌持续向好,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在现场观摩推进会后,崔家桥镇党委书记郑永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