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2月25日 星期

从“冬奥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访安阳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宝玲

□本报记者 韩镔肇

经历了严酷的冬日,一切美好都会随着新芽在春风中冒出来。2022年,对于我市中小学生来说,这个寒假是特殊和令人难忘的。学生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提前进入寒假生活,又在北京冬奥会圆满收官之际迎来了新学期。

疫情的阴霾已经消散。连日来,谷爱凌、苏翊鸣等一大批“00后”冬奥健儿霸屏朋友圈,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冬奥精神”感染、影响和激励着每一个人。在新学期伊始,记者专访了安阳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王宝玲,听她谈广大中小学生如何在“冬奥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迎接崭新学年。

心怀热爱 人生才会精彩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到闭幕式,王宝玲时刻关注着与冬奥会有关的信息。在她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年仅18岁的谷爱凌和年仅17岁的苏翊鸣的赛场表现。

“一个多才多艺,一个是小童星,这两位仿佛从爽文里走出来的主角,一跃成为奥运冠军,他们的成就真的全都归功于天赋吗?显然不是。”王宝玲说,“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热爱,这种热爱成为他们努力付出、战胜困难,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不断奋进的原动力。”

那么,热爱到底是什么呢?

王宝玲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探寻和分析。她告诉记者,热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力量。热爱让人一往无前,是主动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真正来源,坚持个人的兴趣爱好,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那么,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呢?王宝玲对进入新学期的广大中小学生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保持好奇心,拓宽视野。兴趣和热爱并不是一开始就摆在那儿等着我们去发现,而是在一步步探索中,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好奇心和兴趣的驱动多看多听、开阔眼界、提升格局,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行动起来。

二是要走出舒适区,拥抱挫折。生活本就是快乐与痛苦共生、坦途与坎坷交替、深渊与光芒互通的不完美世界。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写到:“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舒适区意味着安稳,却也是平凡与碌碌无为滋长的温床。挫折固然对人打击很大,但是,若没有走出舒适区迎接风雨的勇气,就很难取得成就。

三是要有积极的心态,沉浸体验。积极思考,以一种向上愉悦的态度勇于尝试和体验未知,享受探索热爱的过程,不断发现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改变和成长。若你在寻觅的过程中感到迷茫,不妨将眼光放在当下,每一步都有确定的目标并不断反馈,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坚持热爱 才能成就自我

“当你找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热爱,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王宝玲提醒广大中小学生,“要对自己内心的那份热爱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感受,才能成就热爱、成就自我。”

对此,王宝玲寄语我市广大中小学生,首先要持续不懈努力。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谷爱凌和苏翊鸣成功的背后是刻苦训练,是努力让热爱和梦想破茧成蝶。“努力”二字听起来充满艰辛,人们对真正热爱的事业,就会自觉地投入进去,为完成一个目标埋头钻研,这时努力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而是为了实现理想顺其自然的行动。

同时,中小学生要塑造坚毅的品格。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思给坚毅定义为“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积极心理学认为,坚韧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坚韧的品质作为积淀,就很难在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追逐热爱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是在遭遇挫折时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还要培养成长型思维。”王宝玲说,“成长型思维就是认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能够随着自己不断付出努力而得到极大提升的一种思维方式。一时的成功和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坚信努力的价值和意义,做到终身成长。”

“这个寒假起于疫情,终于战‘疫’胜利和冬奥会完美收官。在新学期伊始,希望学生向冬奥健儿学习,心怀热爱、相信自己、敢于拼搏,努力寻找自己‘心中的阳光’,享受探索过程,品味变化和成长,走好人生每一步,收获更加精彩的人生。”王宝玲说。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