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璐
在平凡的岗位上,有很多调解员扎根基层,日复一日做着不平凡的工作。穆树勤就是其中之一。
2月15日,寻常的一天。记者见到滑县人民法院牛屯法庭驻庭调解员穆树勤时,他正忙着查阅卷宗、电话约见当事人、调解、起草调解协议。穆树勤年近七旬,是一名退休教师,倾心于人民调解工作,一直以来活跃在纠纷处理的一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穆老师。当天,他要调解一起涉及12人的劳务纠纷案件。
王某某拖欠李某某等12人劳务纠纷3.6万余元,被李某某等12人诉至该院。考虑到该纠纷涉及人数较多,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帮助农民工尽快拿到工资,穆树勤约见了当事人,时而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法律规定,时而和当事人拉家常、讲情理、解心结,经过近4小时的调解,发自内心的朴实话语让当事人放下了隔阂及抵触心理,双方当事人初步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此时已经是中午12时,眼看就要调解成功,穆树勤正准备起草调解协议时,被告王某某却突然反悔:“不调解了,我没钱履行。”说完,他起身走出调解室。书记员严增连忙追过去劝道:“穆老师没少为你的事操心,一上午都没顾上喝一口水!俗话说,好事多磨,大家再商量商量。你放心,牛屯法庭的所有干警都陪着大家,不吃饭也要将案件调解成!”13时20分,在多次协商、修改调解意见后,除两名原告不同意调解方案外,其余10名原告均与被告达成一致调解意见,10件劳务合同纠纷顺利调解成功。
“穆老师,好消息,另外两个原告也同意调解了!为牛屯法庭干警这种敬业、吃苦精神点赞!”当天17时,原告委托诉讼代理人打来电话,语气中满是欣喜。
为避免当事人来回奔波,穆树勤当即通过线上调解解决纠纷。至此,12件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全部圆满调解成功并进行了司法确认。事后,一名当事人对他竖起大拇指称赞。穆树勤呵呵一笑说:“老百姓这么相信我,我可不能让他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