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申 昕
2020年年底,龙安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今年年初以来,龙安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新起点,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强化责任落实,抓牢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治任务
“为抓牢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治任务,今年4月,龙安区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辖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12月10日上午,龙安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殷瑞鹏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为压实帮扶责任人责任,龙安区成立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龙安区防止返贫致贫工作领导小组,区四个班子领导分包脱贫村,充分调动包括41个驻村工作队在内的75个防返贫责任组及70名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今年出台的《龙安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各级各部门考核范围,通过完善相关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
强化政策落实,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去年,家住马投涧镇南大岷村的李法录甩掉戴了多年的“穷帽子”,生活有了起色。但作为已脱贫户,他仍享受慢性病补偿。
“真是雪中送炭呀!”李法录高兴地说,“去年我因为冠心病住院,五重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为244元,报销比例接近96%。今年政府依旧给了我门诊慢性病补偿金,感谢好政策!”
在龙安区,基本医疗保险对享受政策的脱贫人口全覆盖,全区100.2万元参保资助金已全部拨付到位;依托42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持续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开展健康签约,实现签约率100%;994名脱贫人口通过慢性病鉴定,224名监测对象通过慢性病鉴定;脱贫人口享受“1重至5重”报销待遇共6029人次,补助金额672万余元,全区监测对象享受住院报销待遇共1967人次,补助金额387万余元。
在确保健康扶持政策落实的同时,龙安区还狠抓教育扶持政策落实,一方面及时为脱贫享受政策户幼儿、学生发放教育补贴、补助,做到应助尽助,今年年初以来,为各类脱贫享受政策户学生(包括幼儿)847人次发放资金58.7万元;另一方面坚持做好控辍保学和送教上门工作,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
“我从事教育工作42年了,从2017年10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贡献自己的力量。”上毛仪涧中心小学老师孙虎林告诉记者,他的送教对象是一个四肢残疾的小男孩,因为身体缺陷导致自理能力差、语言表达不清楚、脾气暴躁。“我第一次去上课,小家伙很兴奋,拿着我们送给他的学习用具和玩具,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给我们介绍他的名字。”孙虎林回忆当时的情景,用了“心疼”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心疼于这类特殊的孩子极度缺少外来的关心,心疼于他们渴望被关注的眼神。”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孙虎林充分备课,用故事、谜语增加授课的趣味性,握住孩子的手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
今年年初以来,龙安区先后为36名义务教育阶段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许多像孙虎林一样的老师用爱心和坚持为孩子传授知识,陪孩子健康成长。
为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相关政策,龙安区建立政策清单,逐项梳理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住房安全方面,该区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坚持“日常监测+基层排查+鉴定全覆盖”长效监测方式,全区六类人员共鉴定2397户次,对符合条件的做到应改尽改。在饮水安全方面,该区投资62万元用于马投涧镇李葛涧村自来水巩固提升工程;投入资金68.42万元,为“7·2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农村水利设施损毁的20个行政村购置水毁应急维修物资;分期分批对马家乡东坡村、垴后村、赵河村,善应镇张二庄村、杨家坪村5个村进行了自来水入户改造。在兜底保障方面,该区为616户1096名脱贫人口发放低保金190余万元,为556名特困人员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284万元,为82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64万余元,为979名困难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82万余元。
强化工作落实,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实效
为化解返贫风险,龙安区突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一方面坚持常态化监测,另一方面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
“我们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进行精准帮扶,确保返贫致贫风险动态及时清零。”殷瑞鹏向记者介绍。据了解,龙安区所有涉贫村均建立了就业档案,坚持“一村一档”;全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符合条件的1234名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就业,监测对象中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351人全部实现就业;培训有意愿和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564人次;为15名自主创业且取得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满6个月的脱贫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7.5万元;对汛情期间符合条件者发放相关补助。
在稳岗就业、端牢脱贫饭碗的基础上,龙安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特色种植、规模工业、旅游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工业经济、花卉苗木、休闲旅游、特色农业四大优势产业,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增收;突出金融政策落实,严格落实小额贷款政策,为符合条件且有贷款意愿的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协调申请扶贫信贷,做到应贷尽贷。今年年初以来,全区小额贷款新增768万元,目前现有小额扶贫贷款余额1508万元,其中监测对象贷款229万元;完成11家企业(合作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资格认定,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950万元,带动95户脱贫户、监测户增收。
今年年初以来,龙安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共计368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目前,该区辖区内水利、电力、通信网络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做到政策不断档、监测不遗漏、力量不减弱、协作不歇脚、责任不松懈,全力以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殷瑞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