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

深挖老城“记忆” 促文旅创新融合


□本报记者 张 璐 通讯员 岳 圆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幢明显带有西式建筑风格的姚氏商铺,就是安阳老城民国商业建筑的珍贵遗存……”初冬的午后,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洒在狭窄悠长的老街小巷,古旧的屋檐闪烁着遥远的记忆。近日,一支特殊的队伍游走在安阳古城的老街小巷,队员们时而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时而拿出手机拍照,对着一幢幢老房子寻根问底。

“这是第三期游古城活动,我们主要采取徒步研学和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安阳古城的历史脉络、格局肌理、城池水系、街巷掌故趣闻、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概况等。”市城建档案馆馆长、高级统计师、市管专家,也是这次游古城活动的主讲人安民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古城历史,传承传统文化,安阳古城保护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邀请古城专家安民开展“古城专家带您游古城”活动。为确保活动效果,安民前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按照历史文化、功能定位、建成年代,将老城九府十八巷精心规划为7条研学线路,每期选择一条路线,现场讲解沿途的地标建筑、名人故居和市井文化。活动现场,安民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讲解,引得学员积极互动,热切发问。

“这些老街小巷我已经走过很多次,也向游客讲过很多次,但听了专家的讲解还是很受启发。回去以后,我要把今天听到的古建筑背后的人文趣事丰富到讲解词中,给游客提供更加生动、鲜活的讲解。”安阳古城保护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讲解员刘玲说。

近年,我市充分依托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复兴项目。摒弃“大拆大建”思想,对东南城墙、县前街、西大街等实施“微创手术”。整治提升后的老城,青石板的街面,古色古香的灰砖外墙,配以雕花栏杆、仿古屋檐、红柱和红灯笼,独具特色,彰显古风,已变身为抖音、微博拍客的“网红”打卡地,为老城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突出以“文”化城,深入挖掘老城传统文化元素,把文化与产业升级、城乡建设、民生服务、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进一步推进“旅游+互联网、旅游+大数据、旅游+演艺、旅游+文创、旅游+会展、旅游+非遗”,优化非遗展示、民宿体验、文化创意、研学旅行等多元发展体系,加快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品牌、新模式。同时积极做好营销,注重文创产品研发,提升古城吸引力。制作宣传富有老城特色文化的专题片、书籍和画册,发行老字号、文旅消费指南、手册和地图,营造有利于文旅发展的消费环境和社会氛围。利用新媒体传播快、影响广的优势,创建“安阳古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以最快速度将老城城市形象传播出去。

“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搭建古城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开展常态化学习交流培训,吸引、集聚更多文化传播人才交流互动。同时通过不定期开展公益讲解活动,为海内外游客参观了解安阳古城提供优质服务,更好地宣传、阐释古城历史文化内涵。”安阳古城保护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树梅说。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