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安阳县(示范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

建立质效评估机制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安阳县推进巡察村(社区)整改监督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郝亚伟

这段时间,辛村镇邓伍级村村民刘海希很高兴,困扰多年的道路问题在县委巡察工作推动下得以解决。“以前的路破损,出行很不方便,还特别窄。现在不仅干净平坦,开车也能进出了,少了很多安全隐患。真心感谢巡察组!”提起家门口这条路的变化,刘海希难掩心中的喜悦。

说起村里的情况,邓伍级村群众感触最深。过去,村里的路是典型的“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真正发生变化,还得从去年县委巡察组在该村开展巡察工作说起。当时,巡察组走访时得知,群众对村里的道路怨声载道,村内道路不仅没有硬化,而且部分道路过窄,出行十分不便。

得知情况后,巡察组和村“两委”共同努力,通过向上级申请资金和发动群众捐款等形式,新修道路20多条,修缮村级道路1800余米。

这是县委巡察办开展巡察村(社区)整改质效评估工作、有效破解巡察村(社区)整改难问题的一个缩影。

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离不开持续跟踪问效。

谈及这项工作的起因,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我们在实际调研中了解到,少数乡镇党委思想认识不到位,履行整改主体责任不力,对待巡察工作有过关现象,认为巡察组走了就完事大吉。部分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在整改上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重具体问题轻长远打算;有的对眼前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较容易整改的问题关注多、抓得紧,对长远问题、深层次问题考虑少、投入精力少。个别乡镇纪委对移交的问题线索处置缓慢,不敢啃硬骨头,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巡察村(社区)整改呈现短期化、表面化、选择化倾向。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巡察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损坏了巡察威严和公信力。”

为提升巡察村(社区)整改工作质效,让人民群众通过巡察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19年以来,安阳县委充分发挥县级巡察机构在村(社区)整改中的指导和监督作用,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完善了巡察村(社区)整改质效评估机制。这套评估体系涵盖了乡镇党委整改主体责任落实和村(社区)整改任务落实两项指标内容。同时,为突出巡察整改实效,紧紧围绕“该处理的人是否处理到位,该追缴的违纪资金是否追缴到位,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三个方面设置了加分项。

整改成效怎么样,靠指标来说话。质效评估组对乡镇党委整改主体责任落实和被巡察村(社区)整改任务落实分别打分,并以乡镇为单位写成评估报告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和书记专题会汇报;质效评估结果作为乡镇党委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每轮评估结束后,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得分排名在前3名的乡镇党委和得分排名在前18名的被巡察村(社区)党组织给予通报表扬,同时对整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乡镇党委、整改任务落实不到位的村(社区)党组织,视情节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巡察整改台账不完整、整改效果不够明显,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作台账、细化整改措施。”每一次质效评估检查,评估组总会毫不留情现场指出被巡察单位巡察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截至目前,县委共开展了四轮巡察村(社区)整改质效评估,完成了全县305个村级党组织的巡察全覆盖、评估全覆盖。质效评估组对照巡察报告,对反馈的问题逐事逐项刨根问底,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县委针对少数农村干部思想重视不够,敷衍整改、选择性整改、虚假整改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通报曝光,形成震慑,达到问责一件、教育一片的警示效果。质效评估期间,追缴各类违规违纪资金312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50万元,督促督办巡察移交374件线索,党政纪处分农村干部134人,组织处理336人,解决民生实事406件,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月亮表示:“巡察整改永远在路上,我们坚决将整改情况一盯到底,着眼管长远、见长效,深入推进以巡促治工作,大力增强基层治理实效,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