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滑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
滑县“三秋”生产:
以种补晚 以好补晚 以密补晚 以肥补晚


□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田宏敏 悦祥营 毛 宁

“今年收秋时地里太湿,收割机进不去,多亏了几个年轻人,要不然我今年的损失可就大了。”10月12日,半坡店镇卜屯村村民卜大爷感慨地对记者说。

为确保秋作物能收尽收、颗粒归仓,半坡店镇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各村,帮助农民特别是困难家庭抢抓农时,收割、晾晒玉米,粉碎秸秆,平整土地。

“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些事情,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我们苦点、累点是值得的。”该镇党委副书记、志愿者张旭涛说。

在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技专家正在对农户进行指导,通过开挖深沟、沥出多余耕层滞水,促进透气晾墒,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创造条件。

“我县小麦适播期为10月10日至20日,目前土地湿渍程度较重,但对小麦生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土壤墒情好,还有利于实现一播全苗和培育冬前壮苗。对土壤偏湿还有积水的田块,要及时将玉米秸秆收割运出田外,为散墒整地创造条件。晚播田块,每超过适播期两天,亩增加播量0.5公斤,并适当浅播,保证苗齐、苗匀。”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一品说。

据了解,今年滑县秋粮种植面积8.76万公顷,因持续强降雨天气,农作物受灾面积8627公顷,绝收面积2800公顷。该县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在绝收地块及时改补种绿豆、蔬菜等866.7公顷,长势相对较好。秋收前,该县制订“干群齐上阵、抢收保民生”活动方案,明确了县直各单位责任,全面服务“三秋”生产。积极开展“五个一”行动,并组织中储粮库、饲料加工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建立收储加工企业群,帮助农民粮食存储、晾晒和销售。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村都组建了“三秋”服务队和农机服务团,积极调度农机、人力帮助秋收。全县累计调度收获机械5100余台、烘干机5台,组织文明志愿者7000余人次,宜机则机、宜人则人,为“三秋”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县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了“三秋”生产重点工作指导组,巡回各乡镇(街道),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同时,加大秸秆禁烧力度,确保秋收安全,粮食颗粒归仓。目前,全县玉米、花生已收获完毕。

为做好小麦晚播应对,农业部门积极行动,通过召开小麦播种会商会、邀请专家研判会商等形式,就小麦播种计划、技术要求等问题进行会商研判;通过举办麦播技术培训班、电视专题宣传、农村大喇叭播报、印发技术“明白纸”等以及开展“百人包千村”活动,指导农民在“宁早勿晚、抢抓农时”的前提下,坚持播期服从墒情、播期服从播种质量、播量服从播期,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品种,千方百计做到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扩大适期适墒播种比例;备足晚播小麦种子,实施种子包衣;增施有机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控;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小麦种子、肥料、农药供应充足和安全;强化技术要领,能种则种,确保面积不减少。

“初步预计,全县约22%沙壤土可实现适期播种,约44%轻壤土实现适期晚播,约34%中壤土和黏土可能推迟到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播种。”陈一品说,“对小麦晚播的田块,采取‘四补一促’措施。‘四补’即选用早熟品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科学增施肥料,以肥补晚。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一促’到底,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据统计,截至10月12日,全县腾茬6.7万公顷,整地2.3万公顷,秸秆还田6.1万公顷,小麦播种647公顷。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所有新闻(含图片)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