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 璐 通讯员 申田雨)近日,文峰区人民法院利用诉源治理机制,深入社区成功调解了一起相邻关系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张某某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了某小区,由某单位接收。为响应住房制度改革,某单位面向特定群体进行房屋出售,并办理了房改房房产证。某单位接收小区后,无力支付剩余工程款,遂将小区门面房抵债给了张某某。为解决门面房用水问题,张某某尝试了多种方法,均遭到业主的阻挠。小区业主认为,张某某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应当负责解决房产证问题,对此一直耿耿于怀。长此以往,双方矛盾越来越深。
文峰区人民法院金牌调解员晁顺祥接到通知,迅速赶到现场参与调解工作。为切实解决双方纠纷,诉调对接站组成了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社区领导、特邀调解员、律师、“五老”人员、水务公司工作人员参与的调解工作组,专题负责此次调解。在品牌调解室特邀调解员王桂荣的前期努力下,晁顺祥等人详细了解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实地查看了门面房与住房的建设构造,为相关人员分析了房产证办理、相邻用水等不同法律关系,并从法律和情理角度释法明理,引导业主正确对待相邻关系,通过正确合理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调解组的多方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水务公司负责从小区外接通水管,解决门面房用水问题,并由街道办事处协调某单位帮助住户办理房产手续。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