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庆龄
“以前我们浇地都用深井水,电费一亩地差不多要五六十块钱。现在用河渠里的水灌溉,一亩地只要三四块钱,还能多户同时进行灌溉,既省事省时还省钱省心。”7月2日,当清水从水泵中喷涌而出、流向干涸的庄稼地的时候,正在安阳县洹南灌区北郭乡段浇地的北郭乡申庄村村民何庆臣激动地说。
连日来,洹南灌区支流两岸村民正忙着利用渠水为玉米解渴,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当天,记者走进洹南灌区,只见清洌洌的流水在河渠内蜿蜒而来,岸边大片的玉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翠欲滴,生机盎然。
安阳县洹南灌区位于安阳县东部平原地带,西与白璧镇毗邻,东与内黄县接壤,南至汤河,北临洹水,受益区域涉及白璧镇、永和镇、吕村镇、瓦店乡、北郭乡、辛村镇6个乡镇。市水利局于1986年将洹东灌区移交安阳县管理,两灌区共有耕地面积2.13万公顷。
洹南灌区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洹东灌区兴建于20世纪70年代,灌区共有总干渠、分干渠7条,长78.73公里,建筑物704座。
“从2014年开始,为更好发挥灌区的作用,由国家、省、市连续6年投资1.35亿元对灌区进行了技术改造,以便更好地服务好群众的灌溉需求。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丰水年1.47万公顷,目前灌溉面积衰减至不足1万公顷。设计水源为安阳河径流和岳城水库水,洹东总干渠引水量16立方米/秒,洹南总干渠引水量6立方米/秒,是安阳县东部地区主要灌溉水源。”安阳县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老百姓用灌区灌溉,既省时又节约成本,同时由于我市属于地下水超采区,群众用河水浇地,也充分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村民何庆臣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有了渠水的浇灌,玉米每亩能增产150斤左右。这渠水不但流进了田地里,也流进了老百姓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