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声镛,字金波,1904年出生,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大坡村人(时属安阳县)。1921年春,郭声镛和本村的郭天绪、史忠信一起考入位于安阳城的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学(今安阳五中前身)。时任国民二军第六混成旅政治教官的徐向前,兼任着省立十一中军事教官。在组织学生从事革命活动中,郭声镛等品学兼优的青年学生结识了徐向前,共同的革命志向让他们很快成为了挚友。1925年夏,徐向前发展郭声镛等一批优秀学生报考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当年冬天,郭声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郭声镛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三营七连三排任排长,叶剑英时任教导团团长。当年12月,提升为七连连长的郭声镛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在起义中,他带领战友攻克了敌十三军留守处、广州市公安局、敌第四军司令部,立下赫赫战功。广州起义之后,郭声镛所在部队转战至花县。经过整顿改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叶镛为师长,徐向前为十团党代表,郭声镛为十团三营营长。
1928年,红四师转战至海陆丰一带,这里的战斗形势很严峻,部队几乎天天要打仗。在每次战斗中,郭声镛不但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而且还善于做战士的思想工作,因此深得大家爱戴。不久,国民党对红四师进行围剿。这年秋天,为了适应环境,在彭湃领导下,部队进入山区打游击,在普宁、惠来和潮阳的交界处建立革命根据地,顽强地同敌人展开战斗。这年年底,在广东陆丰县大安洞附近,红四师同敌人遭遇,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子弹打光了,郭声镛和战友就用手榴弹与敌人拼,手榴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郭声镛和师长叶镛不幸被俘。在遭到敌人严刑拷打后,郭声镛和师长叶镛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于1929年早春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广州,年仅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