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贵伟
内黄县被誉为红色沙区,1927年建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约1.5万名沙区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2112人。
革命斗争血染红色沙区
坚守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内黄是一片红色沃土,寸寸红沙地,遍洒英烈血!内黄红色沙区的党组织是在全国大革命低潮时期迎着敌人的刺刀建立起来的。1927年7月,赵纪彬、王从吾、刘汉生、平杰三等第一批内黄共产党员建立了千口、化村、井店3个党支部,成为豫北地区较早的中共党组织之一;同年10月,在千口村成立了中共濮阳县委。
1929年2月,温邢堌“二·一五”农民起义爆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村革命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15师344旅代旅长杨得志和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部建立冀鲁豫敌后平原抗日根据地,内黄沙区成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最早的中心区。1941年4月12日,日军对红色沙区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内黄有4000余名群众遇难。2015年9月2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内黄籍老一辈革命家刘汉生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被授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解放战争时期,沙区群众参军参战,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内黄老区的党组织从1927年建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屡遭破坏,但始终坚持战斗。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铸就了“不畏强暴、勇敢战斗、前赴后继、砥砺奋进”的红色沙区精神。据统计,全县民兵参战2.7万人次,支前民工3.4万人次,1.5万余名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2112人。
内黄县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目前,内黄县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学习教育教学基地。红色沙区革命纪念馆、温邢堌“二·一五”农民革命起义旧址等先后接待4万余名党员干部观摩学习,感悟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殚精竭虑坚持发展
近年,内黄县持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纵向提速、横向赶超,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县和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5月19日至21日,“2021河南·内黄果蔬产业大会”在内黄县成功举办,提升了内黄果蔬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农业是内黄的基础和特色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内黄人民治沙、治碱,改良土壤,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更新农作物品种,提高耕种技术等,农业发展迅速。该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起步比较早,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县开始发展温棚瓜菜、尖椒、林果种植。近年,内黄县构建了“四平台一基地”农业产业链,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超过4万公顷,成为全省第一蔬菜生产大县。
与农业相比,内黄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49年,全县仅有个体手工业户510户。今年3月31日,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宇医疗)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是我市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也是内黄县第一家上市企业。内黄工业由原来的小作坊加工到培育形成新型陶瓷、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内黄是全国五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康复设备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内黄县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内黄县城乡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坎坷土路、残垣断壁。新中国成立后,内黄县城乡建设蓬勃发展。近年,该县以路网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国道、省道、县域主干道、“四好”农村路等城乡道路建设,安内快速通道建成通车,郑济高铁、安罗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在建设,构建了区域闭合的网格化大交通体系,改善了交通薄弱的状况,提振了发展信心。该县城乡建设全面提速,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新区,实施“两纵四横”路网工程,实施了新区公园、新区水系、新区一中、文化馆、体育馆等一批路网、学校、医院、公园、水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内黄形象。内黄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内黄县马上乡赵信村村民白健有之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手部残疾干活不便,日子过得非常困难。2016年,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白健有建起了大棚,种植甜瓜和菜椒。现在,他每年收益十几万元,不仅实现了稳定脱贫,还奔上了致富路。
2012年,内黄县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内黄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第一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第一职责使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健全干部责任、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督导问责“五位一体”机制,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黄县打造果蔬城销售平台、科技推广平台、农产品质检追溯平台、电商服务平台、规模化种植基地“四平台一基地”完整产业链,使贫困群众就业有出路、增收有渠道、脱贫有途径。“四平台一基地”产业扶贫模式被确定为全省十大产业扶贫模式。
内黄县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全县532个村安全饮水、电力、道路、卫生室、文化广场、广播电视、信息宽带建设的全覆盖。该县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坚持“净、齐、亮、美、畅”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推行农村市场化保洁全覆盖,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在脱贫攻坚中,内黄县90个贫困村、3.99万名贫困群众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的历史任务。在民生事业中,内黄县加快路网、公园、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尽最大努力办好民生实事、建好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内黄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内黄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对未来5年的工作进行了统筹谋划部署。我们要感悟百年党史,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谱写奋进‘十四五’、建设新内黄的崭新篇章。”内黄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